不顾内部集体非议,PPG总裁李亮将积聚起来的2000万资金移至美国二次创业,对未来的安排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因为很多供货商和广告代理商拿不到欠款,而李亮又不愿意回国给予答复,于是各种猜测再次纷纭而至。“PPG创始人李亮携款潜逃”的报道散布于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此时的订单数量已经由最初的上万件迅速跌落到百件,甚至为零。整个高管团队几乎纷纷离职分崩离析,营销团队已经只剩下30人左右,残留下来的管理人员畏缩态度将事态推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终究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加上代工厂的集体恐慌,订单被延期生产,物流企业见款发货,消费者的订单开始变得遥遥无期。消费者收不到订货,已经见怪不怪。
五年之痒,2010年3月终究无法摆脱错综复杂的舆论纠葛和债务纠纷,曾经叱咤风云的PPG大厦轰然坍塌。
(1)矛盾的转化。PPG外部矛盾向内部矛盾转化。当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一切矛盾与分歧都处于掩盖之中,当停滞期来临或者风暴期来临,前期的“矛盾与分歧”会快速发酵,内外交困交替侵袭企业机体。
(2)企业危机公关。坦诚原则是最有效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企业首领,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