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层逻辑体系的整体回顾
组织诊断的核心框架围绕五层逻辑展开,分别是方法逻辑、协作逻辑、决策逻辑、权力逻辑和专业技能。这一框架是原创且动态调整的,尽管大框架未变,但从构建角度已对颗粒度进行优化。由于直播已进行一半,仍将基于原有框架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方法逻辑是五层逻辑的基础,其核心在于择优性,即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解,且不考虑人为因素,仅聚焦事情本身的理想框架。例如曹冲称象,利用石头替代大象称重,借助船的吃水深度判断重量,这一方法朴素运用了阿基米德排水定律,体现了方法逻辑的择优性,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实现称象目标。
协作逻辑则是在方法逻辑确定后的分工与协作模式。以曹冲称象为例,需有人寻找合适码头和船、有人采石、有人现场调度,这三个部门的分工及相互间的协作规则构成协作逻辑。在企业中,如华为的采购模式,将采购分为战略采购和执行采购,两者的协作以及与财务、研发等部门的互动,均属于协作逻辑范畴。
决策逻辑关注在协作过程中关键事项的决策权归属,即 “谁说了算”。传统企业常由行政主管决策,而现代企业更强调专业决策和集体决策。例如华为的 IPD 模式中,产品立项需跨部门集体决策,综合考虑市场、成本、制造等多维度因素,避免单一部门的偏维决策。
(时间21:58)
权力逻辑带有潜规则属性,指部门间实际的权力博弈情况。即使表面有明确的分工和决策机制,部门地位差异仍可能影响实际运作。如某些企业研发部门地位较高,可能忽视采购等其他部门的意见,导致权力逻辑对协作和决策产生隐性影响。
专业技能不仅包括技术能力,还涵盖沟通、团队协作等非技术技能。在集成制模式下,研发人员需与采购、工程等部门沟通,具备跨部门协作能力;项目经理需领导跨部门团队,具备相应的领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