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与选择原因
1.
选择 “广东省建筑设计院” 这一案例,首先要表达对深圳管理咨询协会李志明会长的敬意。他耗时良久组织出版《管理咨询赋能企业未来》,该书以大湾区及深圳咨询公司案例为主。天强作为非深圳咨询机构,受李会长邀请参与时,为契合 “服务大湾区” 的定位,特意选取了服务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改制的案例。
2.
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是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的头部企业,原为事业单位,需经历事业转企、从全资国企转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同时涉及骨干员工持股)等复杂改制过程。天强作为非大湾区的咨询公司,选择该案例,一是因为天强在国企改革领域有专业特色,二是该案例属于设计行业改革,契合天强的聚焦方向。
(二)国企改革政策背景
国企改革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阶段性特点。30 年来,经历了多个阶段:90 年代末为解决国企脱困,00年代上半期推进民营化,2003 年十六大后建立国资监管机构,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融合),近年混改政策降温,国企改革重点转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双百行动”“科改” 等。
(三)案例中的复杂问题与挑战
1.
事转企问题:涉及原事业与企业人员不同的退休待遇,对在职员工心理冲击较大,尤其是临近退休的员工,担心改制影响退休工资。
2.
进入国资体系问题:改制后需从省住建厅下属单位进入国资体系,面临如何定位(作为一级企业难度较大,可能被建设类、施工类企业收购,但存在产业差异等问题)。
3.
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需考虑引进什么样的战略投资者,以及对方是否愿意进入、进入后的预期等。
4.
骨干员工持股问题:骨干的界定标准难以统一,若按 20% 比例界定,排名靠后的员工可能心态不平;领导层持股比例不当可能引发员工质疑,如领导层不持股可能被认为对企业没信心,持股过多可能被认为只顾自身利益。
(四)天强的工作与案例特点
天强从
2016 年至 2021 年参与该设计院改制,完成了股权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方案设计及内部战略顶层设计、组织调整等系统工作。该案例兼具政策性、系统性、复杂性和敏感性:政策性要求严格遵循相关政策;系统性需解决历史问题与未来发展问题;复杂性涉及股权、资产、人员、观念等多方面;敏感性体现在股权激励范围等方面。过程中需进行大量沟通,如召开数十场座谈会,把握改革步骤和节奏,因为员工对改革方案的反应各异,需逐步引导其理解和参与。
在推进改革(包括体制改革)时,常有人认为基层员工不理解是主因。但实际问题往往是中层执行不力,而中层不得力的根源在于高层领导力不足。正如 “问题全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 所言,改革是系统性工程,高层需担起责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非将矛盾归咎于基层,如此才能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五)案例启示:AI 难以替代管理咨询
此案例表明,管理咨询尤其是国企改制工作,涉及大量复杂的沟通和人性考量,并非简单的算术题。例如,员工对改革的态度从最初不反对到方案出台后的不同反应,需要咨询顾问具备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也说明 AI 难以替代管理咨询,因为改革本质上是人的变革,而人往往 “不拒绝改变,但拒绝被改变”,如何让员工积极参与改革,需要咨询顾问的 “手工工艺” 和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