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营销专家丁丁老师提出一个命题:200人的粉丝基本盘撬动千万销量。
这应该是丁丁老师多次经历的总结。她的多次超千万的众筹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互联网传播中,我已经发现,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里,200个粉丝发起的传播能够实现交叉覆盖,形成传播引爆。
互联网传播结果,要么是0,要么是1。差别在于是否实现了交叉覆盖。
交叉覆盖,就是一个受众获得多渠道的重复信息。这与传统传播理论无异,传播是需要密度和强度的。
说直白一点,200个粉丝是在封闭系统引爆的基点。
粉丝的力量
每个人都是粉丝,只不过粉的对象不一样。比如我从来没有粉过明星,但我是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粉丝,他的多数著作我都买了。
我第一次感受到粉丝集体的力量是2016年,我2天时间里参加了两家手机企业的新品发布,而且恰好在同一个场地。
其中一家比较传统,KOL都是邀请入场,现场比较冷静。另一家是小米。
2016年,小米已经不是巅峰,米黑压过米粉,但小米的粉丝还是花钱排队入场(不是买门票),花时间支持小米。小米发布会现场,粉丝很兴奋,也很活跃。
第二天的传播,我发现小米的传播效果要好一些。
当很多小米的用户因为小米处于低谷放弃小米时,小米是有忠实粉的。
粉丝要分级
粉丝的说法很多。凯文·凯利说的是“铁杆粉丝”,鹿晗的是“超级忠实粉丝”,丁丁老师提出的是“粉丝基本盘”。
这里,有必要界定一下粉丝。
第一类粉丝叫关注者,比如公众号的粉丝。现在,很多公众号的粉丝打开率已经低于1%,我认为公众号粉丝是“最水的粉丝”。
公众号也有忠实粉,比如置顶的公众号就是忠实粉。我的一些公众号粉丝经常说,每天打开公众号,必看我的文章。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粉丝。
第二类是用户。用户可能是免费的,也可能是付费的。即使是免费用户,粉的程度也超过了关注者。
第三类是传播者。传播是重要的认同方式。
第四类是奉献者。真心认同,愿意奉献,包括购买(金钱)、时间(追随)、传播等方面的奉献。
第五类是有势能的奉献者。不仅愿意奉献,而且奉献者本人也有势能,本身也是粉丝。
凯文·凯利的“1000铁杆粉丝”应该说的是忠实粉,而鹿晗的300名“超级忠实粉”应该是第五类,丁丁老师的“200粉丝基本盘”应该是第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