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控制系统是为了达到实物在流动或转运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实物操作者和接收者所预期的效果,所设置的一系列活动措施。物流控制系统的五大目标如下:
(1)服务目标。
物流到达每一个层面或每一个环节都是被那个环节的人所接收和继续操作,它的目的在于所提供的物流走向让接收者感到满意,为了这个满意度需要不断做出改善动作。物流过程就是一个服务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都能有效地让接收者感受到满意的服务。
(2)快速、及时目标。
物流的快速、及时响应能有效减少在生产或流动环节过程因等待造成的浪费。在淡旺季时需要分别制定有效的物流配送目标。
(3)节约目标。
物流与信息流相辅相成,在物流过程中,信息的不顺畅、不同步往往导致活动的重复性及无效。在此过程中,对所有的动作与环节做好监督与控制,能很好地把信息有效扩展出去,以便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制定物流决策。
(4)规模优化目标。
物品流向的高效运转,必定要对物品进行整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做出规划。一辆20t的货物运输车,运20t和运1t“点对点”的运输费用是同样的,因此在物流上一般采用集中转运或利用设备大规模地操作,这样有利于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5)库存调节目标。
通过物流控制系统,能快速收集原材料、成品或在制品的库存信息,结合物流过程能够熟知整个生产该如何安排、如何进行、整个库存该如何调节,有利于企业内部资金流的快速运转。
一个好的物流控制系统,应该如图5-3所示,在计划层面、应用层面、业务层面及数据层面都有专业的模块供企业人员操作与收集数据做分析。而在企业内部,ERP系统结合条码系统来对物流进行控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图5-3物流控制系统图
资料来源: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
计划层:企业根据自身的物流策略确定所采用的物流配送模式。企业内部物流,采用叉车运送还是全自动(AGV);企业外部物流,是外包的形式、第三方物流还是自有车辆。这些都需要把基础资料,如运送地点、运送线路、运送车辆/物流等录入系统,有计划或有物流需求的,系统会自动根据企业设定的条件与逻辑去匹配相对应的模式。
应用层:系统只需要在系统上通过接收订单(内部和外部订单),通过对扫描订单的条码,对订单区域或送货地点的识别,自动根据所设定的规则和逻辑去进行路线的选择与寻找相对应的物流。在整个配送过程中,物流信息的反馈与系统做无线对接,仓储人员或业务员能实时跟踪物品的配送情况并知晓其中的过程。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与客户沟通或企业内部采取相对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以提高销售应变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业务层:整个系统还包含不同模块的业务,订单可以说是整个物流过程的一个触发点,订单处理模块记录了所有的订单,以及订单的处理过程与扭转,整个订单过程(下达—审核—仓储配货—发运—配送—单据回传)均能通过系统进行跟踪;与订单相互关联的仓库及车辆均有相对应的管理模块,对产品的出入库、库存实时读数、盘点、配送车辆等信息做出共享。这一系列动作最终以资金流的方式体现,财务通过一连串的数据对成本做出分析,为整个订单的流转做合理的审核。这些模块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最终以资金来体现其价值。
数据层:整个物流控制系统,可以说是对企业所有操作模块的一个数据载体。每个操作模块的人员根据系统设置的要求及操作的特点,把基础数据在系统上做设置,系统可自动根据需求做出判断与选择,这样既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量,也可以使所有操作规范化,减少错误的发生。每一项操作均会在系统操作的同时,系统做了详细的数据记录,这些数据都是企业的资源,也是各个部门用于数据分析的基础。
不管是企业人员在物流过程中做出什么动作,均是依靠单据来执行并把数据体现在系统中。因此,通过系统数据和系统所反馈的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系统中,任何时候都可以调用信息资源和数据做出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以减少“拍脑袋”产生的错误决策,影响企业的正常动作和带来的高成本的损失。
无论是自有车辆运输、外包运输还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其业务流程,并在流程中设置与ERP系统或条码系统相对接的信息,并对信息的公开性做出设置。
发运企业与承运物流商之间的八大业务流程如图5-4所示。
图5-4发运企业与承运物流商之间的八大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