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销使命的终结

中国本土企业一直享受着渠道红利。中国营销界曾经有过品牌驱动还是渠道驱动之争。2004年,陈春花教授提出了中国营销“渠道驱动优先于品牌驱动”的观点。

即使是品牌驱动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要想成功,也必须依靠渠道驱动。要么渠道驱动,要么品牌渠道双驱动,中国没有纯粹的品牌驱动企业。

中国的渠道红利分为两个阶段:市场重心下沉和深度分销。

1997年到2003年,市场重心下沉是渠道红利。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发端,从“省代”向“市代”下沉;2000年又下沉至“县代”。至此,“县代”成为渠道的基本格局。

2003年,包政教授、施炜教授等提出了“深度分销”理论,再次成为中国营销的渠道红利。深度分销的实质,就是接近终端,影响终端。以终端为依托,针对消费者开展推广活动。

2013年,多数快消品行业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此后产量进入下降通道,深度分销遭遇历史性困难。深度分销的架构虽在,但分销和推广难度加大,深度分销的使命终结。

C端组织红利

所有B2C形态的组织,都可以称为C端组织。

天猫、京东是C端组织,品牌商(代理商)直接在电商平台上与消费者互动,减少了渠道层次。自2012年淘宝井喷后,B2C享受了5年左右的创新红利。

社交电商(微商、微信小程序)也是C端组织,某些特殊形态的商品,在社交电商很活跃。借助于社交平台的动员能力,社交电商比传统直销威力更大。

B2C形态的电商和社交电商,仍然不是商业的主流,占比不高。2017年,B2C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比例为15%,已经在逼近B2C商业形态的上限。

优步劳“鲜扎闪送”形态的组织仍然不会是主流,它只是破解B端壁垒的阶段性利器。

主流C端组织形态

B端组织的一个特点就是R端(零售端)很难回避,新零售仍然是零售,是现在零售形态的变化,不是零售业态的消失。

主流C端组织,有两条线:一是商流;二是信息流。

传统营销,市场部负责品牌传播,是信息流;销售部负责销售,是商流。

从商流角度,F2B2R2C已经很简化了,除了KA是F2R2C外,多数渠道形态都很难再优化了。

从信息流角度,F2C或F2R2C将成为主流。

主流C端组织,将承担商流和信息流的双重职能。用营销专家方刚老师的说法:过去的陆军,现在也要承担空军的职能。

从B端组织到C端组织,不一定是流通环节减少了,而是沟通环节减少了。

营销的本质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利用信息不对称,建立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优势。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与消费者(C端)建立直通管道,会迎来新一轮的渠道红利。

C端组织,不是重建销售队伍,而是以互联网工具,对B端组织重新赋能。

优步劳的C端组织,前期承担的主要角色是突破B端壁垒。除了少数小众产品外,对于大众产品,优步劳绕过R端的组织架构仍然有问题。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倒逼B端组织,然后形成主流的C端组织。

C端组织的典型形态将是:销售仍然走B端组织,但传播走C端组织。

销售走B端组织,利用了渠道自身的流量、客情和推力;

传播走C端组织,利用了互联网、社群等工具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在传播方面直接影响消费者,形成营销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