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元绩效管理的核心逻辑
一元绩效管理即常规绩效考核,以引导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为目的。公司将组织目标分解到部门及员工,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形成循环。绩效评估结果可应用于员工职业发展培训、绩效奖金计算、年终奖计算、股权激励及人员变动等方面。
(二)绩效考核的关键问题与解答
- 为何做绩效考核:核心是统一思想,让员工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 考核谁与考什么:考核对象包括部门和员工;考核内容聚焦绩效指标,需结合企业目标、部门职责及岗位要求设立。
- 怎么考:涉及考核方法(如考分方法、指标权重设计、考核周期设计),考核主体通常为人力资源部门或部门主管。
- 考核结果怎么用:可用于绩效工资核算、员工岗位调整、股权激励等。
(三)绩效考核方法与常规 12 步法
- 绩效考核方法:多数人仅了解 KPI、OKR、平衡计分卡等 3-5 种方法,但实际有 25 种,在《管好绩效,重燃组织激情》一书第 62-78 页有详细介绍。
- 常规 12 步法:以西方管理思想为基础,依次为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制定战略规划,进行战略解码,形成年度经营计划书,结合部门与岗位职责设计绩效指标库,制作绩效考核表,落实绩效考核并应用考核结果,这是企业做好绩效管理的底层逻辑和基础,即 “守正” 的关键环节。
(四)统一思想:使命、愿景、价值观与战略的重要性
- 使命:明确企业存在的理由,如金光集团的使命是推动中国从造纸古国向造纸强国转变。
- 愿景:规划企业 3-5 年、5-10 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状况,例如金光集团愿景是实现林浆纸一体化,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企业。
- 价值观:指导员工行为的准则,像金光集团以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诚信守信” 为价值观。
- 战略:对企业而言如同航行的指南针,若企业无战略,易在市场竞争中迷失方向,甚至出现资源耗尽的危机。制定战略需明确业务边界与发展方向,传统企业多基于现有市场、资源和能力规划未来,高科技企业则常 “站在未来看现在”,提前布局构建竞争优势。
(五)年度经营计划书的重要性与制作方法
- 重要性:年度经营计划书是连接企业 3-5 年战略与员工年度工作的桥梁。若缺乏此环节,企业可能因发展过快、资源配置不足引发风险,还可能出现 “年初拍脑袋定目标,年终拍大腿无奈” 的情况,导致公司与个人双输。做好年度经营计划书,能减少企业发展的迷茫与混乱,规范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配置,为实现年度目标提供保障。
- 制作方法
平衡计分卡: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大维度拆解。财务维度保障现金流稳定;客户维度明确服务对象与业务路径,可借助 4P、4C 模式管理;内部运营维度需优化从销售、研发、生产到物流配送的价值链;学习与成长维度聚焦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打造。
业财融合法:基于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当年与次年财务数据的差距,明确各部门在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责任,制定填补差距的行动计划,由财务部门监督评估。
鱼骨图法:适合中小型企业,围绕核心目标(如提高净利润、投资回报率),从市场、生产、研发、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拆解任务与指标,明确各部门行动方向。
(六)绩效指标的提取与权重设计
- 量化指标提取:结合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运营、学习成长维度,整合形成企业绩效指标库。
- 非量化指标(定性指标)提取:针对人事、行政、财务等职能服务部门,可采用 “两张白纸法”—— 一张纸明确业务部门对职能部门的需求,另一张纸记录上级主管对职能部门的要求,据此制定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与考核指标。
- 指标权重设计:多数企业凭经验设定权重,易导致指标重点不突出。推荐 “两两比较法”,将指标两两对比,按 “非常重要(4 分)、比较重要(3 分)、相同重要(2 分)、不太重要(1 分)、不重要(0 分)” 赋值,计算各指标得分占比,再结合实际贡献度调整,使权重分配更科学合理,帮助企业抓住工作重点。
(七)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与强制分布法
- 结果应用:根据绩效考核分数确定考核等级(如 A+、A、B、C、D),结合绩效奖金基数与考核等级系数计算奖金,同时与员工职业发展(岗位晋升、调岗)、培训需求挂钩。
- 强制分布法:为避免主管 “老好人” 现象,对考核等级比例进行强制规定(如 A + 占 5%、A 占 15%、B 占 60%、C 占 15%、D 占 5%),确保考核区分度,激励员工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