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把企业做成平台,企业才能做大(格局)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形态正在转型,而转型的方向就是平台化。企业平台化能够有效地扩大企业的边界,激活组织和员工的创造力,使企业更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才能做强做大。

比如在组织变革领域,海尔公司是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典范。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海尔不仅在管理架构中实行“平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还启动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改革。张瑞敏提出“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层”的组织设计,把企业打造成一个平台,使员工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让每个员工把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完全结合起来。如图1-2所示。

图1-2 海尔“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示意图

我们可以从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两个维度理解“把企业做成平台,企业才能做大”:一是组织的内部平台化变革;二是组织的外部平台化变革。

第一,企业内部的平台化包括组织的层次扁平化,把组织打造成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企业平台化就是要把组织打造成能够培养员工的经营者意识平台。平台阿米巴的基本理念内核是“人人成为经营者”,通过在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阿米巴组织,员工被充分授权赋能。这些阿米巴组织又能够不断裂变和合并,整个组织变成员工自主经营、内部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企业规模也就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组织的外部平台化变革,就是组织要以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为依托,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化生态圈。

平台阿米巴让总部平台掌握核心资源,并通过强化核心资源不断地吸引新的人才和新的业务加入,帮助企业组建成一艘商业航母。在这艘商业航母的周围,

让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等外部环境融合,成为一个创造价值的系统。目前的商业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平台化的生态圈的构建已经成为大型企业的战略重点。

企业平台化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经营互利共赢的平台化生态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大型平台化组织,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当企业建立平台化生态系统,企业规模即可壮大。

组织外部平台化转型的典型标杆企业,我们就以百度为例。百度公司除了在组织内部整合出搜索业务群组、移动服务事业群组、新兴业务事业群组,推进内部平台化转型外,在外部实现对爱奇艺、去哪儿等企业的绝对控股,并对多家互联网公司进行投资,推行多元化战略,形成百度外部的平台化生态圈。

企业通过整合内部、外部资源等方式,把核心资源打造成企业平台,将现有的和未来的各项业务通过阿米巴经营模式有条件地结合员工内部创业,最终实现把企业做成平台、把平台做成阿米巴、把阿米巴做成合伙制的目的。如图1-3所示。

图1-3 把企业做成平台的思路

【案例分析】

平台模式广泛采用

2013年,哈佛大学托马斯·艾斯曼教授的研究表明,全球最大100家企业有60家企业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而在互联网领域,平台现象则更为突出,来自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KPCB公司)《2015年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前15大互联网公司都是平台,这15家公司也大得惊人,市值超过2.4万亿美元(2015年5月数据)。

苹果公司作为移动APP应用平台,以5300亿美元市值(2016年6月)居于全球互联网平台之首。据统计,全球目前共有900万个软件开发工程师专注于苹果APP开发,通过苹果应用商店,他们获得了累计超过250亿美元的收入。此外,苹果的发展也带动了唱片公司等内容提供商和移动终端设备代工企业的发展。此外,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搜索引擎平台谷歌、社交平台Facebook等也都以平台方式运作。在这些平台上,承载了全球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商家、服务者,形成了全球化、统一化、在线化交易市场,为全球30亿最终消费者(即网民)提供商品及服务。

企业平台化的特点体现为:小前端、大平台、生态。

小前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前端业务员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

大平台:前端强大,特别需要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后台支撑,才不会导致资源重复和浪费,并且获取资源成本最低。平台作用:赋能,让前端可以全力以赴面对竞争,源源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共享,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行政管理等内勤事务集中化、专业化运作,形成共享服务机制。开放,个人都可能借助平台获得协作机会。

生态:前面两部分都强大起来,特别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态角色来支撑——跨团队组织、专家学者等。他们起主体作用,也许是帮助“大平台”更好地服务小前端,再通过小前端更好地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如图1-4所示。

图1-4 小前端、大平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