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把握了整体才算真正的觉知

 我们最强调的是管理的灵魂,管理的灵魂就是——对整体的觉知。

可能有些朋友理解欧博会有困难:在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咨询中,欧博所做的动作不起眼,效果却很明显。有的朋友会说:“我采取了那么多的措施,为什么都没有用?欧博的那些管理动作我都还看不上眼,没想到却能做出效果来,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在我们欧博的TM集团项目中,TM集团大约有10个亿的规模,是中国门业的第一品牌。TM集团的PMC(生产计划管控)经理在业内做了十几年,经验非常丰富。我们欧博的陈老师驻厂实施这个项目,和这位PMC经理来往几个回合之后,让这位PMC经理非常感慨。因为,他没有想到,物料对单会和工序对单会竟然有会产生如此大效果。

其实,这两个会议也没什么特别的,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应该也都会召开这些会。但是,如果我问大家,车间正在加工哪个订单?这个订单什么时候出货?加工的产品与哪个产品配套?大家能答得出来吗?很多生产计划管控者就答不出来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什么问题?觉知力很差,整个企业的觉知力很差。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很简单,但难就难在我们对很多情况都不清楚:这个产品属于哪个订单?这个订单又属于哪个客户?它应该什么时候制作出来?什么时候交给下一道工序?什么时候打包?什么时候装配?一旦放到整体的状况下,我们的管理者往往就不清楚了。

不懂得一件事情在整体背景下的状况,这就是糊涂。

怎样搞清楚事情的真实状况呢?这句话讲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在生活中,一个人能“活得明白”是不容易的:有钱不代表能够“活得明白”,年龄大也不代表能够“活得明白”。在管理中也一样,能够把一件事放到整体的背景下去觉知,是非常不容易的。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群人在砌房子,有人问其中的一个建筑工说,“你在干什么?”他回答,“我在砌墙。”问第二个人说,“你在做什么?”他说,“我在建房子。”问第三个人说,“你在做什么?”第三个人说,“我在建教堂。”

因为那个房子就是教堂。所以三个人回答的都对,但是这三个答案的意义不一样。为什么三个正确答案的意义不一样?把工作当成砌墙的人,他只要保证每天砌那么多,不要倒就行了;把工作当成砌房子的人,把这个房子建得坚固一点儿,房子好看就行了;把工作当成建教堂的人,他会以很崇敬的心态做事,因为他在建他心目中的一个圣殿。他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这源于他对这项工作的认知。

第三个工人是非常优秀的,因为他把一件事情放到整体的背景下去觉知,这就是答案。搞清楚一件事情在整体背景下的状况,这才叫真正的觉知。

对于制造业的企业,客户急着要的产品,快一点做;不急着要的产品,慢一点做。遇到尾数要立刻处理,生产异常要立刻解决。因为尾数是快速出货的关键,这对订单准交率的影响非常大。一百个做出来,一千个做出来,只要有一个没做出来,那么整张订单的货就出不来。如果是用于对外出口,要运到国外,整批货都不能装船,赔的不是一个产品的钱,而是整张单。所以,对整体的觉知很重要。

    不仅仅是生产计划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对于参与生产的每个人,每个人的心态都需要认真觉知。

在我们欧博的华文项目中,新员工刚进企业,熟练程度很低,拿不到正常的工资,心态不稳定。这时需要告诉员工,要熬多久才能达到正常的熟练程度。还告诉他们,有哪些措施能帮助他们快速提升业绩,这样他们才能稳定下来。华文项目中,有的新员工昨天做了2500个产品,今天就做到了3200个,一天中提升了700个,为什么?这是老手帮新手带来的效果。新员工知道有人帮助他,就会有信心。有信心,才能熬得住。熬一个星期业绩就上来了,员工当然愿意坚持。这就是觉知新员工的心态。

再举一个我们欧博自己的例子。欧博新来的老师工资都不高,为了鼓励他们,我会把骨干老师们的工资表公布出来,不像有些企业把工资表藏着。我告诉新老师:“三年以后,你们的工资可以翻十倍。愿不愿意翻十倍,就看你们的了。”这样新老师就竖起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