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不以仪的为关,则射者皆如羿也。(出自《外储说左上》)
如果君主不重视功用,周围就会聚满美言、吹牛的人。其害有三:一是君主将一直熏陶在这种虚谈的氛围中,愈久愈虚妄;二是君主对这些不靠谱的言论或有采纳,一旦推行就是劳民伤财而无果;三是君主好虚言会导致一国之风气都转向虚夸。
故事1:宋人刻刺
宋国有个请求替燕王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的人,让燕王一定要在斋戒三个月以后才能观看,燕王就用近二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来供养他。右御属下的冶铁工匠对燕王说:“我听说君主没有十天不喝酒作乐的斋戒。现在他知道君主不能长时间斋戒去观看那件没有用处的东西,所以定了三个月期限。凡是需要刻削的东西,用来刻削它的东西一定更小。我是个铁匠,没有办法给他制作刻刀。那猕猴是不可能有的东西,大王一定要予以明察才是。”燕王于是把那个宋人拘禁起来加以盘问,那个宋人果然在弄虚作假,燕王随后就杀了他。铁匠对燕王说:“计谋是没有一定的标准加以衡量的。进说献计人士说的话,多半是这种要在棘刺尖上刻制称霸之类的胡言乱语。”
【评】:
钻营之人也会他的智慧,不过他的智慧不是用在他说的事上的,而是用来忽悠君主的。宋人吹嘘能在棘刺上刻猕猴,这是很容易识破的谎言,也一定不能实现,但他精明地设置了触发条件,即燕王需要斋戒三个月,他赌的就是燕王不能坚持斋戒三个月,这样他就可以自圆其说了。燕王一门心思好新奇,开始并没有识破这个谎言。但燕王的工匠是内行,他以常识进行简单推理即戳破了谎言,那就是铁匠都做不出那么小的刀来,那人又用什么去雕刻呢?
所谓常识,其实也就是简单的逻辑推理。很多谎言经此简单逻辑推理即会现出原形,但现实中人们往往被好新奇、好异想天开、持有神秘主义想法的自我欲望蒙蔽心智,进而很容易就缴纳智商税。
故事2:兒说辩马
兒说是宋国人,是个善于辩说的学者。他曾经提出“白马不是马”的命题说服了稷下学院的辩说家们。他有一烟着白马过关口,终究得交纳白马税。所以,凭借虚浮言辞,他可以压倒一个国家;考察实际情形,他连一个人也欺骗不了。
【评】:
这个故事的寓意,韩非子是站在实用主义立场给出的,但并不能就此认为兒说辨马就么有任何价值。兒说等人其实算是中国早期研究逻辑学的,不是所有的学问都需要马上兑换为实际功利化成果的。这个故事也折射了韩非子思想的局限性所在,即过于重眼前。
夫新砥砺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无常仪的也;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逄蒙不能必全者,有常仪的也;有度难而无度易也。有常仪的,则羿、逄蒙以五寸为巧;无常仪的,则以妄发而中秋毫为拙。故无度而应之,则辩士繁说;设度而持之,虽知者犹畏失也,不敢妄言。今人主听说不应之以度,而说其辩,不度以功,誉其行而不入关。此人主所以长欺,而说者所以长养也。(出自《外储说左上》)
这段韩非子辩论的很精微。他借射箭的例子提出了一个帮助君主防止被忽悠的方法,那就是要先确立做事情的客观标准,用这个客观标准进行验收,这样那些妄言者自会吓退。
他举例说,强弓利箭射出去一定能射中细小处,但这里面偶然性很大,不能说因为射中了细小处就是神射手了。真正的神射手是要先确定好靶标所在,然后中的。所以关键在于是否确定了靶标。同样,君主用人做事也要这样,事情开始之前,先设立事情好坏的标准,这样就能对付那些信口开河的投机钻营之徒了。
故事3:燕王求长生
有个愿教燕王学习长生不死道术的客人,燕王派人去向他学习。派去学习的人还没来得及学到手,那个客人先死了。燕王非常恼怒,杀了去学的人。燕王不明白客人在欺骗自己,却怪罪去学的人太迟笨。相信没有根据的东西,而杀掉没有罪过的臣子,这就是不能明察的危害。况且人们最看重的无过于自己的生命,那个客人不能使自己不死,又怎能使燕王长生呢?
故事4:郑人争龄
郑国有一对相互争论年龄大小的人。一个说;“我和唐尧同岁。”另一说:“我和黄帝的哥哥同岁。”为此争执不下,只能是把最后停止争辩的人作为胜利者罢了。
故事5:周君画策
有个为周君画竹简的客人,过了三年才完成。周君前去观看,和漆过的竹简一样,周君非常气愤。画竹简的人说;“筑一道十板高的墙,在墙上凿一个八尺大的窗,然后等到太阳刚出来时把竹简放在窗上对着阳光看看。”周君照他的话做了,看见竹简上画的形状都成了龙、蛇、飞禽、走兽、车马等,万事万物的形状全都具备,周君非常高兴。画这个竹简的功夫并非不微妙和难能,然而它的用途和未画花纹或只用漆漆过的竹简完全一样。
故事6:齐王问画
有个替齐王画画的客人,齐王问道:“画什么最难?”客人说:“画狗马难。”“画什么容易?”客人说:“画鬼怪容易。”狗马是人们都知道的,天天在人们的面前出现,不可能画得很像,所以难;鬼怪是无形的东西,不会在人们面前出现,所以画起来很容易。
故事7:虞庆造房
虞庆打算造房子,工匠说:“木材没有干透,泥巴是潮湿的。木材没干透就会弯曲,泥巴潮湿重量就大;用弯曲的木材承受重量大的泥巴,现在即使造成了,时间一长,必然坍塌。”虞庆说:“木材干了就会变直,泥巴干了就会变轻。现在情形是,木材和泥巴如果确实干起来后,它们会一天比一天变直变轻;即使是经时历久,房子一定不会坍塌。”工匠无话可说,就把房子造了起来。又过了些时候,房子果然坍塌了。
故事8:范且制弓
范且说:“弓折断的时候,一定是在制作的最后阶段,而不是在制作的开始阶段。工匠张弓时,把弓放在校正器具上三十天,然后装上弦,却在一天内就把箭发射出去了。这是开始调节时缓慢而最后使用时急促,怎么能不折断呢?我范且张弓时就不是这样:用校正工具校上一天,随即装上弦,上弦三十天后才把箭发射出去,这就是开始的时候粗率,而最后有所节制。”工匠无言可对,照范睢的话去做,结果弓折断了。
范且、虞庆之言,皆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人主说而不禁,此所以败也。夫不谋治强之功,而艳乎辩说文丽之声,是却有术之士而任“坏屋“、“折弓“也。故人主之于国事也,皆不达乎工匠之构屋张弓也。然而士穷乎范且、虞庆者,为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也。人主多无用之辩,而少无易之言,此所以乱也。今世之为范且、虞庆者不辍,而人主说之不止,是贵“败“、“折“之类,而以知术之人为工匠也。工匠不得施其技巧,故坏屋折弓;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方术,故国乱而主危。(出自《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对虞庆造房、范且制弓进行了评价,认为都是“文辩辞胜“,但实际上是违反实际情况的。进而谈及治国,他认为很多君主就是被像虞庆、范且这样花言巧语罔顾事实的辨士所忽悠,而真正懂行、务实的人才却不得重要,导致国家混乱、君主危险。
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不能为富民者也。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出自《八说》)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韩非子批评有些学者不能切实站在君主立场酌情量力而谋策,只是断章取义地歪曲援引一些圣人言语,来劝说君主取悦于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