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关键词——八政

第三是八政。八政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制度,就是通过这“八政”表现出来。西方人、乃至于清朝到民国之间的近代,学术界中疑古的思潮都很重。他们认为,中国人所谓的上古时代,不过是传说中的时代,是子虚乌有的时代。周朝以后,才进入了文明时代,周以前都是野蛮时代、洪荒时代,都是半人半神的传说。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也说,尧、舜、禹都是传说,感觉是很不真实的。实际上,我们看一下《书经》就知道,大禹治国所采用的,就是“农用八政”。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国家以农事为主,实际上,它也包涵了人类政治制度的方方面面,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地球上发展出了最发达完备的政治制度,也超不出这八个方面。所以,我们的古代文明是真正高度发达的,对此我们要有信心,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要有强烈的自豪感。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八政。

一是食,就是掌管粮食的部门;二是货,就是我们现在的商业部门,主管商品经济交易这些;三是祀,说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也是需要人来掌管的,比如祭司这种职位。那我们现在有没有这种部门呢?实际上也有啊,比如我们的宣传部、文化部、精神文明办,也算是管国人的精神问题。当然,管得好不好、人们信不信你,这个另当别论。四是司空,就是司职掌土安居,是掌握国土资源以及土木工程建设的;五是司徒,这个名词大家平常都听说过,在藏传佛教的白教里面,还有个大活佛叫做大司徒仁波切,一般人只晓得这个名字,但是不晓得这两个字是从哪里来的。司徒什么意思?司徒是做什么事的呢?是掌教的。这里的教不是宗教,而是教育。大司徒就是教育部长。六是司寇。孔夫子以前就当过鲁国的大司寇,那么司寇又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掌禁的,主管国家法律的。

孔子当时在鲁国担任司寇一职时,传说曾诛杀了鲁国的少正卯,因为少正卯这个人,扰乱人心和社会次序。孔子是国家的司法部长,有这个权利。后来有人说,孔子是为了压制言论自由,才把少正卯杀了。实际上,虽然我们没有从史书上找到孔子诛杀少正卯的真正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少正卯肯定是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和规章制度,不然的话,孔夫子的名誉早就被人搞坏了。

第七个职位是宾,宾就是礼待诸侯、远客,就是接待外宾,搞外事活动的,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对诸侯和远方来的人进行接待、照顾,搞好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第八个职位是师,师就是军队、国防部。

这个“农用八政”的顺序排列也很有意思。它把食放在第一位,民以食为天嘛;然后是货,大家要交易,要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把它们放在前面两位。但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很重要啊,军权很重大啊,为什么放在最后呢?在中国古人看来,“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一切都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才能用兵,是不得已而为之,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非暴力的仁爱精神。

我们看那些跟着疑古思潮跑的人,他们认为的传说时代的制度,能有这么完备吗?即使放在现在来看,这个制度构架也是很有效、很完备的!我们的社会不管怎样发展,哪一条可以超越这八政呢?是不可能超出的。只不过是,时代变化了,社会环境变化了,人们的精神状况、条件变化了,有了很多可以细化的内容,但是无论怎样,都没有超出这八政的范畴。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原创力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