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之仁的六个面向,并不仅仅是王阳明论说展开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儒家仁的观念传递的不同渠道的表现。Frank Whaling在比较儒家的仁与基督教爱的观念时曾指出,基督教的爱是通过基督徒共同体(教会)传递的,而儒家的仁,一方面是通过书院这一类似于基督教教会的组织进行传递,但更多的是通过“社会与家庭的路线而不是沿着宗教共同体的路线传递的”89。我想进一步指出的是,由于传递的对象不同,仁的具体的表述与要求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必须指出这绝不意味着在王阳明的论说那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仁,而是说一体的仁不是抽象的、思辨的观念,而是具体的、实践性的生存论的观念,而其立论的根据则奠基于存在论上。综括地说,“一体”既是一个存在论上的“实然”,也是价值论上的“应然”。这里不存在实然判断(事实)与应然判断(价值)的二分现象,价值理念直接即奠基于一体的宇宙结构之中。一体之仁奠定于天一人关系这一终极的根基上,展开于修行共同体(师友/弟)、血缘/地缘共同体(家族/乡约)之中,其极致乃圆成于天—地—人—万物仁爱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