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进顾客的生活方式

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取顾客需求信息,从而改进工艺,开发新品。从产品概念的提出、产品定位、包装设计、生产方式到营销策略,都是以顾客为核心的驱动模式。

一家制作鱼缸的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面临倒闭,我们为这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我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很多人不会养鱼,总是因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导致鱼死亡。所以,顾客不敢养价格贵的鱼,有的人干脆不养鱼。

针对客户的痛点,我们为这家企业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企业卖的不是鱼缸,而是让鱼长期健康生长的方法。只要顾客买鱼缸,企业就会为顾客配备养鱼顾问,从鱼的养殖方法、疾病防治等方面着手,构建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企业通过这种营销方式不仅成功售卖鱼缸,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资源,名贵鱼的销售及疾病防治成为这家企业的主营收入。

最近,我们对鱼缸购买者进行二次细分,以社群营销的方式构建顾客的需求价值链,逐步完善网上商城的产品供应系统,不仅解决了鱼缸的销售问题,还构建了户外运动产品、越野爱好者产品等产品供给链。

企业如何走进顾客的生活方式,实现产品的成功重构?我们认为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产品重构:

①通过“人以群分”的社会特征辨识顾客圈层,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顾客需求研究与分析。

当年,保洁公司进驻中国市场,在企业发展初期,保洁公司并没有急于销售产品,而是用很长一段时间研究顾客需求,推出以去屑为主的第一代产品,然后才逐步推出黑发、润发等系列产品。当时研究顾客需求、建立顾客数据库的难度非常大,研究周期也长,保洁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任务。不畏困难,勇于创新是保洁公司的制胜法宝,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一家名为“吉姆兄弟”的服装定制企业主要从事衬衣产品的定制工作,创办不到3年,现在估值10亿美元。我们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在梳理企业发展历程的时候,我们发现企业在创业初期没有开发产品和软件,而是用一年多的时间采集顾客数据信息,建设顾客数据库。企业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数据库里储存着2000多万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段信息,并且标有相应的衬衣型号。“吉姆兄弟”能够为顾客提供“1小时定制衬衣上门,同区域当天送到,全国3天之内送达”的服务,而且不需要顾客到现场量身定制衬衣,只需要顾客在PC端或手机端输入自己的相关信息数据。

②发现潜在的顾客需求。计划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是显性的,现代社会经济发达,在总量过剩的大背景下,顾客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走进顾客的生活方式,就是要深入了解顾客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满意度,而顾客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企业产品改进和升级的方向。

苹果手机的老板有句名言:创造顾客“尖叫”。我们深入苹果手机团队调研,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存在这种现象:作为电子产品,尤其是作为通信工具的手机,专业度比较高,顾客一般情况下是被动消费,这是因为顾客无法准确描述产品的功能缺陷。顾客如果对产品不满意,也不知道制造商是否可以解决问题。而苹果团队走进顾客的生活方式,倾听用户的意见,通过对用户的深入了解,实现产品让顾客“尖叫”。

很多传统企业只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不关注顾客需求,导致企业的运营陷入困境,苹果公司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企业。因为苹果公司始终坚持面对顾客,很多传统企业则是背对顾客。

2012年,我们和一家软件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一款用于产品推广的软件。从合作开始,双方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相互磨合,这是因为我们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我们不知道软件是否具备这种功能,而技术人员非常清楚软件的功能,但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处于本位主义的状态,而各自的需求又是隐性的,不容易被发现。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我们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双方很快进入默契的合作阶段,产品很快被开发出来。

事实上,通过这件事情,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如何实现与顾客的信息对称是产品开发成功的前提。而信息对称需要的是深入研究和及时沟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走进顾客的生活,我们把这种模式定义为“李时珍模式”。

③依托领袖消费群的前瞻性消费,“智造”大众流行性消费需求。我们用了20年研究消费需求的更替特征和周期,发现消费需求更替是排浪式的。过去,我们说外国企业的今天就是中国企业的明天,现在,我们可以说领袖消费群今天的需求就是大众消费群明天的需求。

一家具备前瞻性战略的企业一定是善于把握消费趋势的企业,而成功的企业产品开发又是基于未来趋势的产品开发,成功研发的产品一定不是跟风的产品,而是具有前瞻性的趋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