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美国制裁中兴,自己也很受伤。中兴“封杀令”至少殃及美国五家供应商,为中兴提供网络芯片的Acacia通信公司股价暴跌36%,市值损失6亿美元,中兴占其28%的营收。主要生产网络设备零部件的Oclaro股价下跌15%,2017年该公司从中兴获得了1亿美元的采购订单,在所有收入中占到了18%。美国光学元件商Lumentum股价下跌9%,中兴占其2%的营收。佚名:《中兴“封杀令”殃及美国五家供应商,股价全线暴跌》,https://tech.qq.com/a/20180418/015972.htm,腾讯科技网,20180418。
受伤最重的企业居然是高通。中兴在2017年全球销售的3436万部智能手机,其中一半多使用高通芯片,按照每个芯片平均25美元计算,这项业务给高通带来约5亿美元的营收。
美国市场对中兴很重要,而中国市场对高通更重要。对高通来说,中兴受到制裁可能给高通制造了三重威胁:失去一家重要客户,竞争对手因成为替代厂商而受益,因中国采取报复行动而受牵连。
高通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2018年4月14日,美国重启对中兴的制裁禁令的前两天,在中国商务部的要求下,高通撤回了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反垄断审批申请,准备重新提交。高通于2016年12月宣布收购恩智浦,此前已获得除中国外的全球八个主要监管部门的同意。高通还宣布,其物联网的团队将裁员40%,服务器团队裁员50%、转岗50%,裁员总人数将在1500人左右。2018年,高通是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厂家中唯一一个营收负增长的。虽然主要与高通的CDMA技术没落及苹果拒付专利费有关,但中兴事件对其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中国政府及领导人均对中兴事件高度关注。
2018年4月19日,针对中兴被美国“封杀”的问题,中国商务部表示:中方密切关注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5月4日,中国商务部称,在中美经贸磋商中,中方就中兴公司案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视中方交涉,将向美国总统报告中方立场。
5月13日,特朗普发布推文:“我和习主席正携手合作,为中国的通信巨头中兴通讯提供一条快速重返经营正轨的道路。(中兴受制裁使得)太多的工作岗位在中国流失了。我已经指示美国商务部尽快完成手续。”
虽然中兴连发内部信及声明,认为中兴遭受的美国商务部指责“极不公平、绝不接受”,但最终还是低头认罚。
6月7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宣布与中兴达成新和解协议。中兴及其关联公司已同意再支付10亿美元罚款、改组董事会和采取合规措施,中兴另外还将准备4亿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然后美国商务部会将中兴从禁令名单中撤除。
美国对中兴的制裁,有两个细节意味深长。一是美国追加开出的10亿美元罚金,正好与2015年中国以反垄断名义向高通公司开出的罚金数额相当。
二是对中兴予以7年的制裁,制裁期到2025年结束。而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包括:到2025年实现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力争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要知道,美国原本只是在调查中兴违反贸易禁令一事,可是在这一过程中,2015年连续发生了“高通反垄断案”和“中国制造2025”两件事,对中兴制裁的性质就变了,上升成了中美贸易战中的重要一环。
7月12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已经与中兴签署协议,取消近三个月来禁止美国供应商与中兴进行商业往来的禁令,中兴公司将能够恢复运营,禁令将在中兴向美国支付4亿美元保证金之后解除。
中兴被制裁事件,怎么看都让人觉得美国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未对34名员工减少奖金,涉及金额大概只有百来万元,至于要上升到10亿美元级别的追加罚款吗?这就相当于是中兴未收回1块钱,却要被美国处以5000块钱的罚款。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比中兴事件稍晚发生的两起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事件,更有助于我们对中兴事件的理解。
2018年8月1日,美国商务部将8家中国企业及其下属的36个单位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实施技术封锁。这些企业有中国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和河北远东通信等。美国认为这些中国企业非法采购商品和技术,用于在中国进行未经授权的军事最终用途,损害了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
2018年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发难,以所谓“可能使用了来自美国的技术,威胁到了美国的军事系统基本供应商的长期生存能力”为由,宣布对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简称晋华)实施出口管制,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11月,美国司法部对晋华和联电,以及曾在美光任职的3名员工正式提起诉讼,指控他们联合窃取了美光的记忆体的制造技术。
晋华投资53亿美元,与联电合作在福建晋江建设12英寸晶圆厂,准备生产DRAM。从2017年9月到2018年1月,美光为一方、晋华和联电为另一方,双方相互提起诉讼,指控对方侵犯己方的知识产权。美光对晋华的民事诉讼被加州法院驳回,理由是“晋华的产品并没有在美国销售”,即使晋华确实存在侵权问题,该法院也没有管辖权。而福州法院则裁定美光立即停止制造、销售和进口数款内存产品。2018年5月31日,中国反垄断机构启动了对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存储芯片巨头的反垄断调查。这三家企业占据了DRAM市场96%的市场份额。DRAM价格在2017年上涨了40%,这三家公司的半导体业务在中国营收同比增长39%。中国是全球最大的DRAM进口国,DRAM价格的上扬导致下游华为、联想、小米等消费电子品牌商的成本上升,推高了智能手机的售价。
相比中兴,美国商务部对晋华的指控和制裁更加无理。仅仅是因为“可能”就制裁晋华,而晋华在受到制裁时产品甚至还未投入生产。而且,美国商务部为何不对提供技术的联电进行制裁?美国的制裁使许多供应商撤离,联电也宣布暂停与晋华合作,晋华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中兴事件并非个案,而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全方位打击的开始。中兴犯了什么错误其实并不重要,只要美国想“制裁”,借口是一定能找得到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因各种理由而遭到美国政府制裁和罚款的公司还有很多。
自2008年以来,遭到美国司法部起诉,并最终支付罚金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0多家,其中欧洲公司有十几家,超过一半,支付罚金超过60亿美元。相比之下,被判罚的美国公司只有5家,罚金20亿美元。中兴是唯一一家被罚款的中国企业。
在中兴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几十家银行和公司吃了美国的巨额罚单。我们应该觉得奇怪的是,美国为什么到今天才盯上中国的企业?
我们看到,美国政府开罚单有几个特点:
第一, 要找有钱的单位开单,特别是那些大银行,其次是那些有钱的大公司;
第二, 如果美国要盯上大公司,那也是找与美国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大公司,这样才能让制裁发生效力。
中国的银行,全都是国有。其他能赚大钱的大公司,也多是央企。如果要和中国的银行或央企过不去,那就等于是要和中国政府翻脸,美国恐怕还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而且石油或核电相关的企业与美国没多少业务往来,即使美国要制裁也拿不到钱。而中国的民营企业里,最有钱的非那些互联网企业和房地产商莫属,但互联网企业和房地产商在美国少有业务,很难让美国抓到小辫子。家电类企业利润微薄,没有什么油水。算来算去,像中兴这样具备被美国敲诈可能性的企业还真不多。
这回美国制裁中兴,很可能意味着美国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而美国国家政策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向,又直接受当时新上任的总统特朗普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