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亨德森和罗宾•范•恩所著的《分享收获》一书中写道:“为了更好地管理实习生,一个主要的责任就是教给他们并分享所知道的东西。如果你不想花时间解释你为什么要做你正在做的事情,只是想快点训练好他们并安排工作,你就不应该考虑招募实习生。”
从他们说的话里看到了两颗多么美和善良、正直的心啊!
企业经常招募实习生。我们是为了省钱(实习生是便宜的劳动力),还是真的想培养自己需要的、行业内、管理上的人才呢?最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就是为了省钱,却说是为了培养后备人才。若是这样,面对上面那两颗美丽的心,我们不感到羞愧、无地自容吗?
企业在倾听实习生们、年轻人们、刚毕业的学生们谈论他们的理想、人生向往吗?
企业愿意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教给他们吗?
愿意并花费时间、精力告诉他们,你为什么做正在做的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如何做。
这些实习生、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别人的孩子,因此他们是员工,是不易找到工作的可怜人,也许还是自私自利、懒惰、任性、不认真、爱玩的、不知负责任的不成熟的人。我们自然对他们的理想、前途、好恶、喜怒哀乐、未来的生活毫不关心。他们只是为我所用,是我和企业的工具。这就是我们冷漠、自私、在人类幼稚状态的、对爱完全未觉醒的心。
他们要是自己的孩子就截然不同。一切就都反转了。别说如何关心、照顾和教育了,甚至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损失自己及企业的利益都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传统。我们苛待别人的孩子,宠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还没意识到吗,你的孩子正是别人眼里的别人的孩子,因此会同样受到苛待?他们走上社会后就举步维艰,心灵不断地被虐待,最终背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度过一生。
哪个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的伤痛及悲伤的人生而不痛心万分?那我们就从善待别人的孩子开始吧!他们就是那些被你招募的实习生、大学毕业生,以及我们遇到的所有人。
这既是打开了爱的心,也是打开了智慧之眼。
当我们的亲人在地震的地区时,我们对地震的忧心、关切,与地震地区没有自己的亲人时是一样的吗?我们对陌生人的冷漠与对家人的关切的强烈对比,正是我们落在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后面的表现。
人类的文明进程恰是从亲情、血亲观念里走向对“人”、生命的普遍的爱。这个爱不是感情、情绪,而是尊重、公平、正义、正直、平等、自由、理解、包容、宽恕。更进一步,那就是爱人如己、爱仇敌。
因此,只有在我们诸如尊重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有完全同等的教育权、工作权等的时候,我们才算是走进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