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流程都需要文件化吗

多年前,我去一家培训过的企业做交流,经过客户办公室无意间发现饮水机上贴了一份操作指引,做得比较精致。我的心头一紧,见到客户企业管理负责人时,我向他问起饮水机操作指引的事情。他很自豪地回复我说:“老师,我们的行动力很强吧,上次参加完您的培训后,立马就付诸实践了。”

我问他:“你打算将这份操作指引给谁看?”

他说:“当然是给饮水机换水操作的人员。”

我又问:“如果没有这份操作指引,员工会不会完成换水操作?”

他想了想说:“应当会。”

我继续追问:“你觉得这份操作指引价值大吗?有编制的必要吗?”

他恍然大悟地说:“我懂了。”

文件化是管理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管理的本质是一项投资行为,管理是需要付出管理成本的,如果没有合适的投资回报,就是一桩亏本的生意,不值得投资。我记得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经给出关于质量检验投入的决策原则:

​ 当质量检验成本远大于质量检验所规避的损失时,建议采取免检方式,因为这是一项绝对亏本的、愚蠢的行为,每开展一次质量检验就给公司带来了一笔不小的亏损。

​ 当质量检验成本约等于质量检验所规避的损失时,建议采取抽检方式。因为抽检效果相比全检没有太大的下降,但却大幅降低了质量检验成本,从而使得原来投资收益为零的生意变得赚钱了,成为一项增值的活动。

​ 当质量检验成本远小于质量检验所规避的损失时,建议采取全检的方式。因为你每检验一次,就给公司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是增值活动,当然多多益善。

编制文件,对流程进行文件化管理也一样,不是所有的流程都需要实施文件化管理,除非它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

那么,企业如何判断是否需要编制流程文件呢?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