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指数化要素

互联网技术对商业世界的重塑,源于信息传递的零成本。但随着我们对这项技术的深入了解,发现随着入网的人数增加以及信息增多,让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成本不降反升。

首先,海量信息并不十分容易被检索。平台型公司掌握着信息的选择权,无论是你主动搜索还是算法推送给你的信息,背后都有平台型企业商业上的考量要素。接下来,由于信息发布十分容易,一个人可以用一条吸引眼球的信息,理论上向全球所有人进行广播。这让信息的制造者为了吸引流量和自身利益,向网络中制造和传递了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使信息的接受者提高了辨别真假的成本。然后,由于人人都能向网络上传递信息,因此,信息的数量极度增加。如果不加节制,你总能沉迷于网络,被众多无益的、仅提供愉悦感的信息所包围,从而逐渐丧失深入思考的能力。最后,这会让大多数人陷入信息的绝境,满足于被无意的好奇心和小道消息所支配,丧失独立性。

这都将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负担。

除非,你能对信息加以分辨,能够将信息整合成有益于企业或者个人发展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新的能力。否则,互联网和数据科技给你带来的将不是发展的良机,而仅仅是耗费生命、毫无营养的信息。

因此,能否在这场由技术引发的商业变革之中成为佼佼者,取决于你如何制造、理解、传递、利用海量信息,形成企业的指数化增长的动力。

要实现这个目的,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指数化增长,这种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1:指数化增长

所谓指数化增长,是指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数量以及市场覆盖范围呈数学上的指数增长态势。如果你将公司运营的时间作为横坐标,将用户数作为纵坐标,那么用户数和公司经营的时间会在二维坐标系当中呈现一组指数型向上的曲线(如图6-1所示)

图6-1:指数型增长示意图

这意味着,一旦公司的用户数突破某个数量,将会实现短期内的快速增加。这一特定用户数量,称为指数型增长的拐点。

当用户数达到拐点之上后,就算公司投入很少的营销费用,用户也会持续快速增加,在短期内迅速翻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拐点之后的增长主要是被一种被称做“网络效应”的规律所激发。

2: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的定义很容易理解:即如果有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它随着每一个使用者的增加,自己本身的价值也会增加-简单来说就是,“用的人越多,产品越好用”,那它就具有网络效应。

最早注意到网络效应的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董事长西奥多•韦尔。他发现,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AT&T的用户一旦达到一定的数量,其他电话公司就很难与他们竞争了。他注意到这种现象,并发现用户真正在意的是他们自己的社交网络而不是AT&T的电话技术。这就意味着,即使新电话在技术层面上明显优于老电话系统,但如果用户不能通过它来联系上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也没人想要安装这种新的电话。

西奥多•韦尔在给自己的董事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电话如果不能联系他人,那么它就会变成世上最无用的东西之一,甚至比不上一个玩具或一个科学仪器。它的价值取决于与其他电话之间的连接,并且能够连接更多的连接。”

发生在AT&T电话服务上的这种现象就是网络效应。当每一个新的用户安装了电话后,整个系统的价值会被提升。换句话说,整个系统的联系人增加了一个,这让会让更多的联系发生。

网络效应会帮实现它的公司带来极强的、甚至具有垄断性质的竞争壁垒。举例来说,如果我的朋友都用微信进行交流,就算有了更好的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但朋友们都不在上面,我用它联系不到任何人,那么它对我也是没用的。

后续的研究者对网络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很多赫赫有名的科技公司,都建立了不同种类的网络效应,因此获得了不同竞争壁垒的叠加。这让后续采用相同商业模式的创新公司难以取胜。网络效应甚至让这些企业获得了一种能力:“即使他们傲慢地服务客户,但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戴维·里德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网络价值与用户的数量成指数型增长(2的N次方,N代表用户数)。我们称之为里德定律。

学者们将网络效应按照构成逻辑分成5大类,包括:1,直接网络效应。2,双向网络效应。3,数据网络效应。4,技术网络效应。5,社会网络效应。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