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雄人物产生的方式可将企业英雄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生的企业英雄,也称为全面全能式的英雄;一种是造就的企业英雄,也称为情景式英雄。
自然形成的英雄
天生的企业英雄被阿伦·肯尼迪称为梦幻式英雄,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不仅是广泛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梦幻式英雄往往是一个企业的人格化标志,是公众认可的、企业永久的形象代言人,体现了企业最高的哲学和最特色的个性。梦幻式英雄不仅在企业内部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往往对所在的时代和国家造成深远的影响。
天生的梦幻式英雄如福特汽车公司的亨利·福特、宝洁公司的哈莱·普罗克特、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华为公司的任正非、海尔公司的张瑞敏、联想公司柳传志等。这些人的产生,受到其各自所在的国家精神、社会价值观的熏陶,他们的精神和价值观转而又成为其所创建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类英雄的主要贡献不在于创建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也不在于为企业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而在于通过自己所创建的企业将自身的价值观和精神给予了世界,给予了所在的社会,成为国家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经营管理思想改变了我们所在的世界,即使在他们去世很多年以后,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价值观的作用无处不在,同时,他们的形象也随着他们的逝去而日益高大起来。
爱迪生的继任者查尔斯·斯坦梅茨
GE公司是一个要求人们公平相处,相互亲善的企业,这种文化因为查尔斯·斯坦梅茨而深深扎根GE公司。当年轻的工程师加盟GE时,斯坦梅茨会在周末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家中,诚恳而不带政治意图地了解他们。他曾经收养了一名有才能的工程师为他的继子。这个工程师与他的家人全都搬进了斯坦梅茨的住宅并同他生活了二十年。
用木槌砸出蒸球化皮机的中国胶王刘维志
东阿阿胶是中国阿胶行业的领军者,也是让阿胶这一过去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够享受到的滋补国宝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伟大企业。让阿胶走入寻常百姓家,造福亿万民众,一直是东阿阿胶人的使命追求,而这一使命的最好的体现就是被誉为中国胶王的前东阿阿胶董事长刘维志。
刘维志到东阿阿胶厂时厂里还在用大铁锅熬胶,冬天工人光着膀子用大铁铲搅翻驴皮,化皮时间需两天两夜,烧煤挺多,很是浪费。工人站在锅台上,铁铲的把儿以膝盖为支点才能撅动锅中的化胶,因水汽太多,烟雾弥漫,曾有几个工人失足掉进锅里两腿致残。
刘维志进厂不久就开始思考如何由手工改成机械化?到处查资料、参观相关企业,一个灵感在他的脑海逐渐形成。他徒手画出了图纸,却没有资金让别人制造,刘维志就自己买了8毫米厚的钢板,和工人们一起,垒起大火炉,抽着大风箱,烧红钢板,抡起大木槌砸成锅底状,一槌子下去,火星飞迸,浓烟骤起,工人们一个个浑身乌黑,像是烤糊了的地瓜。汗像断了线的珠子流淌个不停,一个晌午就喝下半桶凉开水。刘维志和工人们轮着班,挥舞着8斤重的木槌,没日没夜地干了几十天,竟然奇迹般地造出了机械化皮的关键设备——蒸球,蒸球化皮机的诞生使工作效率提高了30倍。
蒸球化皮机的发明使阿胶生产由手工作坊式生产进入大工业化生产的标志。
梦幻式英雄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具备惊人的直觉,总能够代表正确的方向,是新产品、新经营方式、新生活方式的创造者。
IBM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
20世纪三十年代,当整个美国深深陷入不景气,无数人失业的时候,沃森却开始雇佣那些他碰巧遇到的推销员,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回答“这是我的爱好”。他无视不景气,确信更多的销售人员可以促成更大的销售额。他是正确的,尽管当时所有的征兆都表明那样做是错误的。
万科创始人王石
二十一世纪最初几年,正是中国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的时期,而万科的王石却反其道而行之。王石主导下的万科进行了共包括三个方面的战略性调整:第一就是从多元化经营向房地产集中;第二是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第三是经营重点由12个城市向北京、深圳、上海和天津集中。也就是说,万科走的不仅是经营领域的专业化,也是地域集中化的战略之路。
对于外界担心的万科主业单一的风险,王石不以为然:“麦当劳、可口可乐、沃尔玛,前者是经营连锁店,可口可乐是经营无酒精饮料,而沃尔玛是连锁超市,从以上三个企业看不出专业化经营有什么风险。单一主营是否会产生风险,主要是看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在这样大的一个市场中就不会有多大风险。”随后的十年,王石的预言一一得到应验。
第二,具备坚忍不拔的性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惜豪赌和冒险。
通用汽车公司的威尔·杜兰特
威尔·杜兰特一直想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从创立开始就一直不停的收购其他的小的汽车公司,一直在想方设法增加汽车产量。1908年,美国处在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但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威尔·杜兰特继续在制造汽车,即使当时并没有买主。这项冒险行动几乎把羽毛未丰的通用汽车公司推到了破产的边缘。但当汽车市场在1909年回升时,别克汽车的库存使它在汽车市场的销售竞争中独占鳌头。
中国的汽车疯子——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
李书福曾在不同的场合表示:“我一直就很喜欢汽车。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四兄弟的床下,就有用泥巴做成的汽车模型,高兴的时候还用绳子牵着它满地跑。”看来,李书福的汽车梦从小就开始做了。
为了实现造车梦想,早在1989年,李书福便花6万块钱买了一辆深圳产的中华轿车,一番“庖丁解牛”后,李书福看了看,感到汽车也没什么东西嘛,无非“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再加里面两个沙发。”
1994年,李书福甚至组装了他人生中第一辆“奔驰”——“吉利一号”。这一次,李书福也是从拆车开始的。他把自己刚买的一辆新奔驰,大卸八块地给拆了,一同被拆的,还有他送给下属的红旗轿车。
拆了车的李书福,又把自己从国外收集并偷偷带回来的发动机、方向盘、安全气囊以及一些电子电气设备,拿来好好研究。
之前,为收集造车所需的汽车零配件,李书福曾受尽了白眼。在那个年代,汽车零部件都是国家的汽车公司所掌控的。有一次,李书福想去上海大众慧众零部件汽车公司采购零部件。对方问李书福:“你要零配件生产什么样的轿车?”李书福答:“中高档轿车吧?!”对方一听,以为李书福有病,借机走开了。李书福就一直坐在那边干等,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李书福还以为对方上洗手间去了。最后,无果的李书福只得灰溜溜地回去了。
经过近半年的反复拆装研究,李书福觉得已经掌握了汽车的基本构架,于是开始造他的“吉利”牌“奔驰”汽车——外形仿奔驰,底盘用红旗的,零部件自己组装。那时李书福钣金手艺好,经他敲敲打打,与奔驰类似的汽车外壳也造出来了。最后,当李书福一榔头一榔头敲出来的吉利牌“奔驰”车诞生时,李书福特意给这辆车命名为“吉利一号”。
每当李书福开着自己造的车出现在公众面前,人家都看不懂,说看看像奔驰又不像奔驰,搞不懂。李书福的“吉利一号”也在台州引起了轩然大波。没几天,他就接到有关方面通知:李书福造车不合法,停止生产。
之所以一开始便遭遇“滑铁卢”,主要是因为当时李书福及其作为民企的吉利集团,还没有在国内生产汽车的资格许可。
即便是“黑户”,自从有了最初的造车尝试后,李书福也决意要不顾一切造汽车了。
1997年,李书福大着胆子宣称自己要投入5个亿来生产汽车,却遭致一片嘲笑。很多人都认为李书福“疯了”,这无异于“自杀”,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政策,才几亿资金就想造车?即便这5亿元,后来媒体也普遍认为当时李书福只有1亿元启动资金。
被人称为“疯子”和“狂人”的李书福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跑到台州一个下属县级市临海建起了一个面积超过800亩的制造基地,名义上说是要生产摩托车,在工厂里却整日琢磨着如何造汽车。他回应别人质疑的话也被当作一句狂言:“汽车不就是摩托车再加上两个轮子吗?”
但最初造车时,李书福还是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他能造车,技术和人才都难以聚集。李书福也坦言:“谁是专家?就我一个专家,我就自己动手,自己画图,自己试制,自己试车,什么都自己来,带领几十个人,大家冲锋陷阵。”一帮追逐梦想的人,跟着李书福每天晚上干到天亮,一个座椅装不上,都得试几百次。不久后,“小米加步枪”的李书福,还真造出了一辆车。
1998年8月8日这一天,吉利“豪情”在临海的工厂下线,但剪彩仪式却颇为冷清,到了快10点钟了还没有嘉宾前来。原因很简单:当时李书福的汽车还没有拿到“准生证”,严格地说,还是“非法”生产,很多人不敢来。“他摆宴100桌,向全国官员及经销商发出700张请柬,结果只来了一位浙江省的副省长,90多桌菜肴受到冷落”,有人回忆说。
当时,很多人不敢来,更多人压根就不相信李书福这简陋的汽车能跑起来。一位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老总就曾放言:“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别开吉利车”。
另一个在汽车业广为流传的例子是,1999年,主管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吉利视察。为了拿到汽车生产权,李书福对曾培炎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承担风险,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此时的李书福,充满独孤求败的悲壮。
曾培炎静静地听着,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不反对你们造车。”正是这句话,让李书福看到了新的希望,更坚定了造车的意志,有了“把民企造车进行到底”的决心。
苦心人,天不负。2003年1月28日,经过18个月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第一辆国产跑车———吉利美人豹在台州下线,打破了中国没有国产跑车的历史。宁波基地也曾生产了一款叫“优利欧”的汽车,据说此名为李书福本人所取,其意为“优于夏利与赛欧”。
第三,将企业视为生命,为企业而活,为了企业发展愿意放弃一切、改变一切,只为追求企业的成功。
托马斯·沃森的老师,NCR公司的约翰·帕特森
帕特森为了找出一名流动推销员成功的原因,就与这名成功的推销员一起旅行,一边观察一边做笔记,了解他的销售语言和销售行为,总结他的销售秘诀,然后他开办了一所学校,培训其他销售员,使他们记住这些诀窍。帕特森花了四十多年以了解销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把这些教训灌输给他的员工。
有一次,为了找出员工工作消极的原因,帕特森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车间。经过几星期,他发现是恶劣的工作条件使然。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彻底打扫工厂、安装专门的盥洗设备和建立内部休息室,并开设了一个有补贴的职工自助食堂。
三星电子的李健熙
李健熙,三星集团董事长(会长),1942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宜宁,1965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1966年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完成了经营学硕士的课程,2000年成为汉城大学的经营学名誉博士。他将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从低质量的大规模生产商,改造为亚洲最有价值的科技企业。“改变一切,除了妻子和孩子。”——这是李健熙于1993年对员工说的一句话。他从1993年开始推动了三星从LOGO到经营模式、到作息时间、到五天工作制等全方位的改革。
梦幻式英雄是非常稀缺的,一个企业也不一定有一个。梦幻式英雄是全体员工的指路明灯,是文化氛围的发生器。梦幻式英雄所处的地方,总是存在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与梦幻式英雄相关的故事、实物等需及时收集整理并悉心保护,这些都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最好的资源。
人为造就的英雄
阿伦·肯尼迪将造就的英雄称为情景式英雄,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发现和树立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最好的典型角色。梦幻式英雄为全体职工照亮道路,但他们的影响是广泛性和哲理性的;而情景式英雄则作为日常工作成功的样板鼓舞员工,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和具体性的指引。
情景式英雄多种多样,分类也很难统一,按照功能部门设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例如研发英雄、生产英雄、销售英雄、采购英雄、财务英雄、人力资源英雄等。
东阿阿胶坚守质量标准的质检英雄——章安
章安在担任东阿阿胶质量检测部门负责人时,一直严格坚持公司质量标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容许流向市场,即使总经理干预也不能违反原则。1974年有一批黄明胶,水分含量好像就是比规定的标准15多出来一点,正好有一个单位急着要,总经理刘维志想水分超过一点在路上可以挥发的,就把货发出去了。后来章安知道了,就跑到传达室把大门锁了起来,当时作为厂领导的刘维志一着急,拿了把斧子把大门砸开了,让运送产品的货车开走了。章安就打电话到那个单位,说货不合格,后来人家还是给退了回来。
奇正藏药坚守藏区的生产英雄——才让扎西
“传承藏药,关爱健康”一直是奇正藏药追求的使命,作为奇正藏药创始人之一的才让扎西,爱人孩子都在北京,生活非常幸福,但为了西藏林芝制药厂生产运营、为了药材基地的建设,才让扎西在生理上忍受着长期失眠、鼻子出血等高原反应,精神上忍受着与妻儿相思之苦,一直默默地工作在奇正藏药林芝药厂。因为扎西厂长的苦心经营,不屑坚守,偏处一隅的小小林芝药厂成为了名满天下的明星制药厂,4万亩的药材基地也已经硕果累累。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按照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设立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例如有厚道做人方面的英雄、有地道做事方面的英雄、有传承方面的英雄、有创新方面的英雄、有忠于职守的英雄、有团结协作的英雄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一旦做成功均能够殊途同归。
东阿阿胶的敬业典范——拼命三郎沈渴望
东阿阿胶上电脑考勤软件,由于标准软件与公司情况不匹配,需要对软件进行一些调整,但软件公司不愿意对标准软件进行调整,如果让软件公司重新组织技术人员开发的话费用得5万元。作为东阿阿胶信息技术人员的沈渴望于是决定自己根据东阿阿胶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沈渴望凭着股韧劲儿,找同学、问朋友,白天黑夜连轴转,硬是用了23天的时间把系统设计完成。这23天几乎没有回过家,吃就在公司伙房或门口,住就在办公室,其实那时的家就在一路之隔的家属楼区。以后沈渴望又用同样的精神逐渐地将计算机应用到人事、库房、财务、质量、生产、能源、计量、销售等部门,使东阿阿胶的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企业的前列。
净雅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典范——张宇菲
张宇菲是净雅餐饮有名的服务英雄,她有很多让客户感动的故事。一次服务一对庆祝结婚纪念日的中年夫妇,张宇菲请厨房师傅为客人刻了苦瓜戒指,表达了一起吃苦的幸福;并且调制了两杯蜂蜜水,表达了平凡中的生活也有甜蜜。又召集服务人员集体为中年夫妇演唱了一首《一生有你》。夫妻俩一直紧紧地抱着,眼眶都湿润了。一次在服务中得知客户父母要外出旅游一周,张宇菲打印了当天的飞机航班和火车时刻表、当地星级酒店和各大景点介绍以及近一周的天气预报,一起送给了客人。当客人看到这些细致的准备时,感到万分惊讶。一次服务一对年轻夫妻,发现妻子挺着大肚子,急忙送上靠垫、又为她准备了最适宜孕妇的柠檬水。她向传菜师傅要来了一套宝宝椅宝宝餐具,摆在了准爸爸、准妈妈身边。餐中得知夫妻两个都是属牛的,即将到来的也是一个牛宝宝……细心的张宇菲想起自己最喜欢的《三只小熊》,于是张宇菲为客户现场演绎了一首《三只小牛》,伴随着歌声就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