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居其位,万事大吉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这是对第三章的总结。卦有小大,我们刚才说了,这是肤浅的说法。《易经》六十四卦,是一气流行的产物,是没有高低贵贱大小之分的。“辞有险易”指的是什么呢?是爻辞、彖辞、卦辞、象辞这些文辞,对这个卦本身吉凶悔吝的种种结果有个基本判断。易就是吉,险就是凶;无咎就是易,悔吝就是险。“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就是说,卦、爻、象、彖这些辞,本身是各就各位的,卦辞就是讲这个卦的总体内容,爻辞是这个卦中间某一爻的吉凶判断、精神内容,彖辞也是判断整个卦的,象辞是要揭示这个卦在人文精神中引申出的象征含义。

总之,这些辞都是各管各的,就像我们政府的各个部门,各部门发出的文件只能管各部门的事情。农业部发的文件不可能去管教育部,教育部发的文件也不可能去管宣传部。《易经》当中特别讲究位,“各指其所之”就是各居其位。

这章比较简单,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这两句。这两句你认真体会到了,这一章就没有什么难点了。

刚才课间的时候,大家都对这个忏悔法很感兴趣,也提了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一个人老是觉得自己没有错,什么都跟自己没有关系,动不动就说“不是我的错”、“不关我的事”,老是这样的话,那就谈不上修心了。

明末的时候,张献忠在蜀地建立了大西政权,他有句名言:“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他要把所有人都杀光,而且还把这句话刻在石头上立了个碑,叫做“七杀碑”。提起张献忠,我们都会觉得非常暴力,是个杀人魔王,但他杀人是有理由的,他觉得人就是该杀。一个人生下来到长大再到死,每时每刻都在自然万物的供给下存活,万事万物都在为人服务,但是,人只知道索取,不愿意回报奉献。刚生下来的娃娃,手就到处乱抓,抓住什么东西都不放,到要死的时候,也要伸手去抓,舍不得放下世间的一切。人生的普遍情况就是如此啊!

当然,这并不能作为张献忠滥杀无辜的理由,他不知道一个事情——人心是有良知的,是会知道忏悔的。一个人如果知道忏悔,就是无咎,就不会一直错下去,就不该杀。这一章中“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这两句,我们一定要反复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