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润表要素与管理工具应用
- 利润表主要要素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利润等指标,理解这些指标对于认识企业经营状况至关重要。
- 基于利润表可以运用多种前沿管理工具,如市盈率、EVA(经济附加值)、作业成本、阿米巴、杜邦分析等,将这些工具与利润表结合,能使财务管理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避免学习与工作脱节。
(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对利润表的影响
-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共同决定了利润表的呈现形式。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如收入的确认;会计估计则是在会计核算中涉及的专业判断,如坏账的估计。
- 利润表中涉及诸多会计政策,其中收入确认是重要内容,我国有《会计法》及具体会计准则规范会计核算,收入准则的核心是决定收入在何种条件下确认,这需要专业判断,进而影响会计估计。
- 例如,对于可能收不回的营业收入,需估计坏账比例,坏账会直接减少当期利润,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与坏账的会计估计相结合,影响财务数据。
(三)会计政策中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 收付实现制是指收到钱才确认收入,付出钱才确认成本和费用,接近人的商业直觉,但存在核算不完整的问题。
- 权责发生制是指即使没有收到钱,只要拥有获得收入的权利就确认收入,相应产生应收账款;对于成本费用,只要负有付钱的义务就确认,如采购货物已入库使用但未付款,也要确认成本,产生应付账款。
- 街边小店等规模极小的企业可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稍具规模的企业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否则经营指标会失真,可能高估利润且无法反映未付款债务,增加经营风险。
(四)利润表的基本结构与关键要点
-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得到毛利润;毛利润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得到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减去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得到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得到净利润;净利润下有每股收益指标,与市盈率相关。
- 利润表涉及会计主体,即报表编制单位,需承担会计责任;计量单位以货币为主,在中国常用人民币元或万元;财务报表数据需与上一年数、上个月数据环比及预算进行比较,以评估经营业绩。
(五)财务报表的学习与认识
学习和认识财务报表的最高境界是能像看书一样阅读财务报表及附注,在阅读过程中想象企业的实际运作,这是一个修行过程,《老板极简财务课》旨在帮助读者具备这种能力,成为合格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