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小窗读周易

上一章“圣蕴”,讲的是圣人的精神底蕴,这一章讲“精蕴”,则是在圣人精神底蕴的基础上,用一种高度精练、概括、抽象和理论化的方式,把圣人之蕴总结、凝聚,最后表达出来。这个高度凝聚、概括抽象而成的系统表达,会是什么样子呢?就是易之卦象。

《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处于一种精神之源的地位。所有的圣人观点和主张,都是通过《易经》这种理论化的体系表现出来,用其它的理论体系,则很难达到这么精湛、全面、深刻。这一章,基本上是对《易经》的赞美,也是对中华古圣精神体系的一种阐扬。

圣人之精是什么呢?就是《易经》所云:“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大易的精神是简易。我常说《易经》不是难经,大道易简,平常心是道,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平常人一说到易经八卦,就觉得很神秘、了不得。以前还有一种说法,把易经八卦画出来放在小娃娃枕头底下,娃娃晚上睡觉都不会哭。据说有易经八卦的地方,鬼神都不敢来。当然这是古人对《易经》的一种神化、神秘化。其实,易道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讲《周子通书》的前几章时,也谈到过《易经》有“三易”之说,即简易、变易和不易。如果你入了门,找到了对易道的感觉,就会心心相印,同时有奥妙无穷的体会。

以前我刚接触传统文化,刚接触《易经》,记得一下子看了整整一个通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当时就觉得这个东西有点凶险。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觉春去已多时。”真是这个体验。当时我还在广元邮电局工作,单位上的人都觉得我不合群,每天闭门在家读书,手上还带着念珠,总觉得这个年轻人怪怪的,精神是不是有问题?现在想起来,自己精神确实有点问题,有点自闭症的感觉。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有问题了,这么年轻就学这个,搞得茶不思、饭不香,也懒得与人交往,工作也不想干了。实际上,我当时走入了误区,迷上《易经》当中阴阳数术的推理变化,反而对易理精华没有深入领会。如果那时候先在易理上下一番功夫,相信现在对《易经》的体会,就不是这种二不挂五的状态了。那个时候,自己搞得头晕脑胀,恍兮惚兮,觉得不妙,又听到别人说年轻人不可以学易,孔夫子都是“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以为要年纪大了才能学这个,也就不敢再搞了。后来读了佛教的《心经》,觉得这个好,能让人心平气和,不像读《易经》睡不好觉。从此我才转而学佛,直到最近两年整理冯老师的讲稿,才慢慢对易理找到了一点感觉。这才晓得当年错用心了,如果当时掌握好学习《易经》的次第,先学好易理,再从易象、易数上地一步学习,就不会搞得神经兮兮的。

现在好多搞《易经》的人,一上来就迷到预测数术上,往往就容易把大易的精神狭隘化,最后自己也变成看相算命的,满身都是江湖下九流的味道。所以,我们面对《周子通书》,一定要通过对易理的学习,从易卦、易象的精蕴中,明白人生之道,明白天地乾坤的根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