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时代,数据智能驱动业绩增长

2020年10月,第10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济南市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从1955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除去历史原因短暂的中断外,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被誉为食品行业的“风向标”。与往年不同,此次“秋糖”参展商近2500家,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线下观展为21万余人次,而线上观众高达80万人,云展访问量高达120万人次,开创了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发展的全新办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快消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化+智能化。

一般认为,科技进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IT时代(Information Technology),在IT时代里,你能够实时在线地看到一些数据(信息)a、b、c、d……但是不明其价值。第二阶段:DT 1.0时代(Data Technology),在DT(大数据)时代里,数据经过挖掘、清洗、筛选并且套入了商业模型,你就知道了比如a+b+c-f-g/e=纯利润,也能够直观地看到纯利润几年来的变化趋势,辅助你做一些决策。第三阶段:DT 2.0时代(数据智能,Data Intelligence),在DT2.0时代,则是数据智能的主场。它不仅会告诉你a+b+c-f-g/e=纯利润,还会告诉你,你的纯利润是下降了还是上浮了?到底是a、b、c……中的哪个角色起了关键作用,哪个在“捣乱”?还能告诉你应该提升或者降低a、b、c中的哪一个或者几个,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不仅如此,在取得了好的效果之后,还能告诉你是继续沿用此策略还是做出改变,从而获得下一个更好的效果。

到底什么是数据智能?它能为流通领域的经销商带来什么呢?

数据智能时代可以理解为大数据2.0时代。大数据1.0时代,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模型+梳理+机器学习”,数据能够可视化地展现出来。但是,能够读懂其中价值的人并不多,因为读懂这些数据需要比较专业的技能,要经过烦琐的数据清洗、筛选和拼接才能够找到有价值的数据。非专业人士要想看懂20~30个图表的含义,就必须聘请专业的数据分析师。

在人力主导分析过程中,不仅会带来大量的人工成本,还会受到分析人员水平与能力不一的局限。所以,人们常说数据就像是一座矿山,但是很少有人在矿山中找到金子。而大数据2.0时代,数据智能就是让数据更平民化一些。让更多的普通人不再囿于专业技能的局限,也能够读懂数据。在这个时代,给你的不仅仅是数据,还是洞察,根据洞察你还能够迅速找出问题在哪里,自然地生成决策。换句话说,就是用数据驱动决策。

随着新零售的到来,新生力量不断地涌入,流通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经销商们也知道增量市场越来越少且越来越难做,把握存量市场成为关键。如何稳固或提升自己的存量市场销量,就需要你有更高的效率,能够更快感知市场变化,更快速地触达用户市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经销商并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效率低下,即便是能够看到数据报表,但因需要专业知识,经销商也无法进行比较和深入的研究,也就无从知道效率到底低在哪里。

这个时候,数据智能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数据智能提供了行业数据及自身的历史数据,通过智能商业模型,在帮助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同时,逐步指引着我们找到原因。在找到原因的基础上,用数据带给我们洞察,并最终引领我们做出科学的决策。随着行业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依靠数据来做决策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这些年,流通行业都在谈新零售、智慧零售,其实新零售或者智慧零售,意味着门店会越来越贴近消费者,越来越贴近消费者的需求。这对经销商的精准补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补货为例,门店需要越来越精准的补货,尽可能减少甚至做到零库存占用,仅保持比较科学的余量就可以,这就需要更高频次和更精准的补货。但是经销商有那么多SKU的产品,面对那么多门店,根本无法做到精准预测到底哪家需要补货,以及补哪个产品,哪个产品的余量在哪家比较多,等等。如果仅仅依靠业务员多跑门店获知信息,人力成本高不说,也无法做到及时、准确。

这个时候,数据智能就起作用了——智能补货,它会依托市场动态、行业数据、行为数据及各个门店的历史订单数据等,洞察出门店品项、数量之间的差异,给出一个符合门店实际的补货量,保证门店不至于缺货或者余量过多。

而在经销商最在意的利润方面,数据智能的价值还在不断显现。比如在分析销量上涨或者是下跌的原因时,会具体到各个区域的销量、各个品项的销量;在拆分同一个区域里,是商超(KA)的订货量下降了,还是夫妻店的订单下降了;接着继续拆分出是哪个品项下降了;然后拆分是因为业务员的拜访频次不够,补货不够还是选品上出了问题。如此,不断地拆解原因,层层剖析,才让经销商能够洞察到根本的问题,从而能够自然地做出科学的决策。

(文/穆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