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剑第二脉:积累你的知识量级

确定做好了第一步的设计环节之后,第二步就是切实行动起来进行有效的积累。这就好比建造一栋大楼,图纸已经设计好了,如果没有及时按照一定的进度施工,最后也只能是“废纸一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环节所说的积累,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积累,更应该是质量上的积累——作者使用了一个知识量级的概念。

在上一节,作者提到一个词叫作“知识被碎片化”,说的意思是,从单个知识点上看,或许已经有相当的一个数量——即便多如牛毛恒河沙数。如果仅仅还是一粒一粒的沙子,恐怕其价值仍然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当这些足够数量的沙子通过合适的方式黏合、嫁接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更大的价值——知识量级的积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那什么是知识量级呢?

指的就是知识广度、深度和高度等三个维度上的不同层级,如图8-5所示。

图8-5 知识量级积累的三维模式

知识量级包含三个维度,即广度、深度和高度。其中:

广度指的是知识领域上既同步又阶梯的、持续的扩展。其中的课程专业领域以及专业关联领域更侧重在知识的器用(即技术和方法)层面,而社科人文和哲学宗教领域更侧重在器用层面基础上的道用(既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等)层面。与此同时,知识广度的积累还需要注意次一级的四个维度,即显性的、隐性的、常识的、经验的,分别会有图8-6的一些基本特征。

图8-6 知识量级之广度的矩阵特征

知识量级积累需要考虑的第二个维度是高度。

作者借用生物学界的分类方法来界定知识量级的高度层级,从低到高也同样可以分为种、属、科、目、纲、门、界。

不同的高度层级意味着不同的认知层级,对于培训师来说,可以经由知识量级的高度来引导学员进入不同的认知层级。

比如:

鸡——家禽——禽类——动物——生物——自然存在——有情众生等。

玻璃水杯——容器——生活用品——物件——材料——分子结构——一种存在等。

知识量级的第三个维度就是深度,解决的是探究事物本源并达至知行合一的一条实践路径。包括:

由听到信息进而看到事实,再想到原因,再悟到根本,直至做到体认——对于培训师来说,经由对知识的深度探索,不但可以有自己的深刻体认,从而让学员产生信服感,更可以有效地引导学员进入自主思考,从而促进行为的改善。

知识量级的积累,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意识问题,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承认自己始终存在认知局限,从而激发不断探索的正向动机;

二是学会自主思考,养成持续追问的习惯。

其次,知识量级的积累除了阅读经典这一常规路径外,加强了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同样不可或缺。

简言之,知识量级的积累就是:

知识领域需拓展,器用绝非是彼岸;

若有道用来加持,如是避免口头禅。

高度大致分七层,认知不同视野宽;

再有一维是深度,追问体认溯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