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制造型企业导入自働化时,经营决策者把握的第一个要点是:建立自働化导入的正确认知。如图4.29所示。
(1)以零不良为追求目标。尽管零不良是难以实现的,但对于现场制造而言,通过自働化防止不合格品的投入、产出和流出无疑是当下最好的手段。
(2)以实现整体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导入自働化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整体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任何局部(如某工序)效率的提升均不是其出发点,所以经营决策者应考虑自働化的导入是否有利于各工序保障制品质量,从而促进各工序实现准时生产、按节拍生产和削减库存。
(3)以拉动制造体质改善为使命。自働化的导入与运行,无疑会对现场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场制造应以此为契机提升技术能力和现场管理水平,进而强化制造体质“反哺”自働化导入。
(4)围绕自働化,认清目的和手段,提高现场自働化导入的行政效率。现场制造自働化使命、目的实现,是建立在自働化保障质量(零不良)的基础上的。改善制造体质是目的,整体生产效益最大化、零不良是实现手段;整体生产效益最大化是目的、零不良是实现手段。
图4.29 现场制造自働化导入逻辑认知
尽管一次性全生产流程、全物流领域导入自働化可以快速、显著地改善制造业绩,但其前提条件是建立在图4.28所表述的基础上的,然而国内绝大多数的一般制造型企业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务实地方案是:
首先,应先进行生产方式变革,至少实现流程生产(含虚拟流水生产)。
其次,以具体工序或少数工序组合为单元有序导入,积累经验并同步强化制造体质。
对于现场制造而言,导入什么样的自働化设备与导入自働化这一决定同样重要。因此,经营决策者应把握的第三个要点是:不受自働化设备来源渠道(如外购或企业筹备资源开发制作)的影响,建立自働化设备的选用原则。这包括:
● 小型原则:尽量避免昂贵、笨重、占地面积大、速度过快的大型设备。
● 灵巧原则。尽量选用易切换、易移动的设备。
● 适用原则。选用能够满足产品工艺生产加工要求的设备,如设备精度、功能、性能等。
● 通用原则。尽量避免功能单一、难以改装升级的设备。
● 稳定原则。选用系统可靠度较高且能够保障工序能力(如Ppk≥1.33)的设备。
● 经济原则。选用价格合理、生命周期较长、使用及维护成本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设备。
● 健康原则。尽量选用操作简便、劳动强低、不易导致职业病的设备。
● 环保原则。尽量选用污染少或没有污染的设备。
● 安全原则。摒弃可能造成作业伤害的设备。
● 质量保证原则:选用能自主识别不合格品,并自主停止运行和报警的设备。
最后,经营决策者需要注意的两点:
一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一定离不开自働化的实现,但并不是说所有工序均必须实现自働化才能进行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的建设。
二是在当下一般制造型企业里,采用“自动化+自働化”的设备混搭模式也是通往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的理性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