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从“人、货、场”三个维度进行具体拆解。如表3-3所示。
表3-3 一线城市经理:特殊渠道实操策略指引框架
1.专职小组,专项跟进,专业培训
首先是人的方面。如果是在特渠渠道建立初期,我的建议是设立兼职小组,类似“海豹突击队”的形式,选择部分相对年轻、敢想敢干敢挑战的销售同事,利用周末或平时业余时间,小团队作战,联合经销商一起开拓。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在中后期该渠道生意上了一定台阶后,设立特渠专员。如果一名城市经理想真正在特殊渠道挖掘到增量,必须术业有专攻,培养专业人,干好专业事。
有了专人之后,便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市场进行深度调研,制定特渠标品、渠道策略及相应的专业卖进故事,做价值链的重塑、再造和创新。
前面说了要做好特殊渠道,除了关系、产品和价格外,随着渠道的演变,卖进故事也非常重要,在没有“强需求”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销售故事打动目前的特渠客户,如何实现“无风也起浪,有风浪滔天”的卖进影响力,这也是非常考考验特渠开发团队的能力和水平的。
相对不断迭代的零售渠道、相对封闭的特殊渠道,变化其实不明显,有专人负责会越做越熟练、越做越有经验,这样的渠道护城河就会慢慢建立,一旦逐步巩固和建立就会易守难攻,本市场的竞争品牌很难蚕食。
2.区别单品,针对开发,诚信选品
特渠选品建议区别于常规电商和KC规格的产品,公司可以设定特渠专供SKU,在京东、天猫旗舰店上挂明价,树标杆,方便客户比价。不求线上销售多少量,只是为树立价格认知,帮助线下地面部队能够有空间,更便利地推动和开发特殊渠道。
针对特渠标品的设计,前期通过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渠道对产品毛利空间的分配需求,同时仔细分析竞品各方面的情况,做到针对性开发。
具体如何做?比如将常规标品中的几个冷门或不畅销口味和香型设置为特渠产品,并根据竞争对手的主要价格带进行针对性设定选品策略。比如通过调研发现15~20元是主流,也是团购劳保客户选择最多的,推出15~20元的杀手级产品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参与竞争就是不二的战术方向。
最后诚信选品,过去很多城市经理把特殊渠道定义成“为清货而生”的渠道,比如发现仓库里还有十几万元的临期品,抓紧找几个客户通过“劳保”便宜点清货。
看上去是小聪明解决了眼前的老库存问题,但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特渠最终到达的也是消费者。消费者用了临期品,势必使用体验会大打折扣,最终影响的是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口碑。更直接的是,很容易失去未来的劳保订单。
消费者最终会为产品的体验来买单,这是过往城市经理操作特殊渠道存在的最大误区,一定要警醒,不能寅吃卯粮,让短期利益伤害了长期口碑。
3.开发特渠经销商,与平台共创活动
每个城市的特渠客户都不一样,比如有些城市有矿场集团,有电信公司,有电子工厂,像华为、富士康这类企业,这样的城市更适合做特渠。
当然,这样的大客户必须要与相应专业的特渠经销商合作,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这些经营多年的特渠经销商不仅拥有现成的特渠网络,更拥有客情关系和专业水平,城市经理必须在这些城市主动寻找和开发专业特渠经销商,实现特渠产品的快速分销覆盖,达到借船出海的目标。
如果当地没有专业的特渠经销商,可以鼓励现有的本地经销商,联合经销商一起开发,前期充分挖掘经销商的社会资源和特定关系,让经销商尝到特渠的甜头,后期逐步规范化和专业化提升。
另外,之前说的特渠平台商如京东和得力,联合经销商主动与平台商进行共创,尝试用新的营销方式如直播销售、线上满减、秒杀、满赠等新零售促销活动,让特殊渠道的最终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综上,虽然每个城市市场的特殊渠道销量有限,同时每个品类对应的特渠特性也有所差异,但一线城市经理必须重视每一个能产生销量的渠道,像这样封闭的渠道,做就有,不做就没有。
只要前期积累了资源,积累了专业,后期只需定期维护就能收获稳定的销量订单。相比当下其他渠道在一片红海中惨烈厮杀,关系至上的特殊渠道拥有着天然的护城河,就看你愿不愿抽出时间思考,花精力去做。
开始建立起你的特渠生意基本盘吧!每一位一线城市经理如果未来拥有一个稳定的“慢生意”渠道将是无比幸福的……
早上七点半,急促而欢快的手机闹铃准时响起:“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老王的酒终于醒了,昨晚被同事抬回来的场景他已经记不起了,然而他记得这笔大团购接近成交。 站起身走到窗前,冬日阳光照在脸上,暖在心头,为了这单劳保他付出了太多,不知道磨了多少嘴皮子、喝了多少顿酒、修改了多少版计划、新长了多少根白发…… 然而,他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老王相信越难开发的订单未来越长久,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去做难事,在特渠赛道上其实真正的对手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