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估价是财务学中的核心问题,几乎涉及到每一项财务决策。巴菲特认为,投资只需要学会两件事情:评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评估一家公司,是对公司进行估价,而考虑市场价格,则是将市场价格与估价进行比较,并据此做出决策。
财务估价是指对一项资产价值的估计,这里的“资产”可能是金融资产,也可能是实物资产,还可能是一个企业,甚至可以是任何一个需要做出价值判断的对象。巴菲特的投资对象一般是企业,所以他关注的重点在于对公司的估价,但这只是财务估价的一个方面。
财务估价的目的在于寻找被低估的资源,也就是价格低于价值的标的,以方便从中获利。每天,经济世界中的交易活动都是在寻找这种机会,狭义的金融投资领域和商品流通领域表现的最为直接。在金融投资领域,金融资产的投资者买入一项资产首先就是要对其价值进行判断,这种做法被“价值投资者”奉为圭皋,而投机者们同样在寻找今天的价格远低于明天价格(交易价值)的标的。在千万年来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商人们都奉行“贱买贵卖”,以赚取差价。“贱买”的前提是找到低估的商品,然后在另一时间或空间实现“贵卖”。司马迁在《吕不韦列传》中写道:“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贩贱卖贵”即“贱买贵卖”。
当然,通过选取低估资源投资“获利”的方式不都是左手买进、右手卖出这样的直接买卖,而很可能会经过一系列的“包装”,这种情况下的增值看起来更加合理,即使收益很高也会显得比较隐蔽。一些炒房者会在市场上低价收购紧急出手的毛坯房,经过装修改造后再次到市场上销售,以赚取比直接倒卖毛坯房更高的价差。股市中的市场操纵者会在低价阶段吸筹,然后配合故事、题材、盘口信号等方式拉升股价,然后高位抛售。企业在做战略分析时也需要对战略实施后的结果做财务估价,以确认战略的合理性,从战略分析到战略实施后的价值实现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过程。
《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是分别从一年、十年、终身的战略分析角度做的财务估价,将“树谷”、“树木”、“树人”的价值分别与其投入进行比较,从而确认了这几类活动的可行性。吕不韦结交子楚,其前提也是先进行财务估价,得出“奇货可居”的结论,然后展开了一步步行动,并在后来获得巨利。
如果把“投资”和“估价”在更广义的范畴内理解和运用,可以将所有资源投入活动看作“投资”,并把所产生结果的价值看作估价,那么,投资与估价将无处不在,购物消费、婚恋交友、理财行为、学习教育、技能提升、职业选择、人际交往等都充斥着这类活动。将投资的成本与该项活动的估价相比较,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并且达到了投资者的期望,投资者将会展开行动,否则,投资者将拒绝这项投资。可见,估计是投资中最重要的环节,投资的本质就是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