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系诊断
4.1.1诊断流程。
诊断流程如图4-1所示。
图4-1 诊断流程
诊断表是现场诊断的大纲和线索,没有诊断表可能诊断的内容会出现遗漏。如果诊断人员对标准要求不熟,诊断表可起到提醒作用。诊断表参见第一篇第九章成功案例9.1诊断表。
列出各部门要提交的资料清单,现场诊断结束前交给诊断老师,主要内容如表4-1所示。
表4-1 资料清单
诊断启动会是一个相互介绍的会议,否则企业一方不知道这几个老师是来做什么的,也很难配合,因为企业有保密要求。启动会要说明诊断的目的、时间安排、配合要求、拍照要求、诊断结果的分发等。
现场诊断一般先看现场,要看到所有区域,包括配电房、化学品仓库、楼顶、杂物间、空压机房、环保设施、宿舍、食堂、大院及垃圾池、绿化带等。边诊断边记录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必要时拍照。在看现场时,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询问所在部门管理人员是否发生过事件,发生事件的经过及原因,诊断人员要做好记录,并拍下现场照片。
现场诊断还包括资料查询,查询公司是否有在运行的职业健康安全文件和记录,比如叉车安全管理制度、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如果有,要做好记录,并收集到诊断现有文件包中。如果现有文件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要记录下来,后续进行整改。对文件和记录进行诊断时要对照诊断表,缺少的文件和记录要标明。现场诊断要找到重要危险源、需要监测的项目(比如压力、粉尘、废气,等等)。
现场诊断要特别关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特别是违反《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劳动法》。要注意车间通风情况、噪音大小、有机气体挥发情况、化学品储存条件,查看逃生通道及楼道是否规范,宿舍与车间是否分开等。
诊断报告要综合现场找到的危险源、需要监视和测量的项目、违反法律法规的地方、各部门提供的资料。
诊断报告的内容包括:
前言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地址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情况
2.企业生产储存规模、工艺技术、装置设施
(1)生产储存规模;
(2)工艺技术;
(3)装置设施。
3.主要原材料和产品
二、企业安全设计情况
三、诊断内容及所发现的安全隐患
1.装置布置
(1)在役装置与周边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
(2)行政办公区、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区、公用工程设施区、储存和装卸区及厂区道路的布置等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3)建(构)筑物、设备间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消防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建筑物耐火等级、结构形式、防火分区、泄压面积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电气防爆、防雷、防静电、通风、防腐等是否满足工艺安全要求。
2.工艺技术及流程
(1)工艺技术是否成熟、可靠;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是否在小试、中试或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采用的生产工艺属于国内首次使用的,是否进行了安全可靠性论证;
(2)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中间产品及产品合成、精制、储存和装卸等环节组成,核定工艺流程中各环节的匹配性,以及每个环节的单元操作过程及相互连接是否满足工艺安全要求,并保证安全运行;
(3)操作方式、工艺参数、主要控制指标(温度、压力、流量、配比、液位等)是否符合安全操作条件要求;
(4)各类物料的使用是否安全;
(5)整个工艺技术及流程能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3.主要设备和管道
(1)主要设备包括定型设备的选型、非标设备、安全附件的选用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特种设备是否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生产和安装;
(2)设备、管道、管件的选材是否符合物料性质及作业环境的要求;
(3)主要工艺物料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和阀门、法兰等管道元件的选用和连接方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等。
4.自动化控制
5.公用及辅助工程
(1)消防设施、控制室、供配电、供热、给排水、冷冻、空压等公用及辅助工程的设备布置、功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储存区域、储存装置、仓库、装卸设施的设置、功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各类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四、现场整改计划
五、文件编写计划
六、证件需求清单
二、体系策划
体系策划主要是体系文件策划,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文件清单,文件清单参见第二篇各章节文件目录。
体系推行计划包括培训计划、文件起草评审计划、现场整改计划、证件办理计划、资源配置计划等。推行计划要按PDCA循环的模式来编制,模板参见第一篇第九章9.2体系推行计划。
三、文件编写
根据体系推行计划和诊断报告,相关责任人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ISO45001标准要求、咨询老师提供的模板编制本公司的相关文件。文件要保证格式统一、编号统一、不同文件风格一致。文件要有条理性,有逻辑关系,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也可按不同类别来写,关键是条理清晰,让本企业管理事务的人员能看懂。千万不要去复制别人的文件,复制完了你也搞不清楚这个文件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流程要求写清楚就可以了。
一级文件特别注意体系的范围包括哪些,有无食堂和宿舍。二级文件是流程文件,要明确5W2H,即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做,什么时候做,谁做,在哪里做,做多少。三级文件是管理制度,关注的是点,比如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管理制度等。四级文件是表格,可借用相似企业的表格来参考,试用后修改成适合自己企业的表格。
四、体系实施
体系实施前一定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和表格的培训,不培训大家都不清楚流程怎么走,表格如何填写,安全规则如何遵守。在实施过程中,稽查部门、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要做好稽查工作,记录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如果是意识和能力问题,就要加强培训和训练,使相关人员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如果是习惯问题,就要加大稽查力度,通过稽查来改变他们的习惯。针对体系存在的问题,各部门要反馈到行政部,由行政部主导进行文件评审,必要时对体系进行修改完善。
五、体系改进
体系改进主要来源于一方、二方、三方审核,事件出现后,管理评审,体系日常稽查,监视、测量、分析、评价。不管是何种方式,都要形成纠正措施单进行改善。改善后要修改文件,内容包括提供资源,或者是培训。
写改善对策时先要考虑从根本上杜绝事情的发生,尽可能采用防错法,然后才是工程措施,最后才是培训和员工劳动保护。内审和管理评审模板参见第一篇第九章9.3内审和9.4管理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