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是联接企业战略和执行之间非常关键的纽带。如下图是企业架构在企业方法论中的位置。
企业架构基于企业战略,承接企业战略中的业务战略、职能战略,通过业务架构来细化并显性化企业战略中的正式组织中的内容及其关联关系,并向下推动信息技术架构(将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合并也称为IT架构),最终通过四大架构来管理、约束企业各类各种信息化的方案实施,确保最终信息化能与业务管理保持一致并有效支撑。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城市,战略就好比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为了达到城市的目标,需要规划部门设计城市的蓝图,包括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计划建设项目,保证城市协调合理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确定后,就进入了具体建筑的设计和实施阶段,但是必须符合城市整体规划。企业架构好比是城市规划,为了支持战略的实现,设计业务和IT架构和它们的实施路线图,指导企业日常的运作。在建立具体的业务能力和开发IT系统的时候,必须遵循企业架构的原则和蓝图,从而保证战略的实现。
类似的比喻是城市规划,例如北京要开奥运会,要将北京改造为充满“绿色、奥运和人文”的奥运举办城市,重点举措之一是修建水立方和奥体中心,这是类比企业战略。要落实水立方和奥体的修建,首先要确定是用来干什么活动的、要容纳多少人、要有什么要求,在哪个位置,这是类比业务架构,基于此要求,水立方和奥体的结构主体和风格大致什么样,地上地下如何安排,运动区域观看区域休息区域如何分配,进入水立方和奥体的交通如何安排,人与车如何进出四环,支撑水立方和奥体的电与上下水如何安排等,整个工程分几个包什么时候完成,这类比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有了这个总体设计和工程安排,就可以进行招标,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装修方等,开始进行工程的具体设计,四梁八柱,环型钢架支撑的设计与计算,设备定制与采购,电缆通道设计,以及地基浇筑等就可以按照总体设计和工作安排有序的进行,这就类比在企业架构指导和管控下的各类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建设。
用我喜欢的赛道赛车赛手的比喻,那么企业架构就是赛车的总体结构图。
我自己理解企业架构的定义分两个词来解读,“架构”的含义是元素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有机的关联,“企业”的含义是表达范围,即企业架构的解读是企业内部管理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关联后形成的结构,这个结构表达出企业管理的内容(要素)和运行方式。
因此,企业架构最核心的就是元素、元素间的关联关系、产生关联关系的原则与规则。
企业架构包括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通常又会将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合称为信息技术架构(IT架构)。
(1)、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的描述,是尽量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业务管理的状态,以便于后续的信息系统支持这样的业务。按照企业架构设计的元模型,业务架构设计的重点围绕描述业务模型的几个关键维度展开,通常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Why)业务为什么做?
即理解业务战略,并分析业务管理模式、业务管理的典型场景,逐步分解形成企业支持、衡量企业战略实现的子目标及其关键指标。如在南方电网“三好”企业的战略下,企业的生产设备管理应该实现设备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业务模式上应该按照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进行设备资产的管理。电网设备规划、物资集中采购、状态检修、设备退役等都是资产全寿期管理的典型场景,衡量这些场景的指标,可能包括设备故障率、设备检修单元成本等关键指标。通过业务战略和指标的分析,确保业务战略的可落地性。
(What)业务做什么?
在业务战略和业务模式下,实现战略,业务有哪些事情要做,即支持业务战略的业务能力、业务活动。例如实现电网资产管理,需要进行设备检修、设备状态分析等业务工作。业务能力是为了信息系统模仿和替代的主要形式。
(how)业务怎么做?
描述业务运作的具体模式,体现在业务流程上。
同样的业态的企业,在业务做什么上可能是相同的,但管理的好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主要体现在业务流程的差异上。例如,不同的企业,设备报废的流程、设备分析评估的流程,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业务流程,将业务能力、业务活动进行有机的组合、关联,形成的业务模式及其效果,达到业务模式设定的指标。
(who)业务谁来做?
按照业务功能、业务活动,对应业务活动处理的业务角色(岗位)。业务角色应该与业务功能/业务活动相互对应,并体现在业务流程中。
(Where)业务在哪儿做?
业务处理的位置,及其每一个业务活动,地理位置的情况,或管理单位的情况。做为电网公司,需要明确任何业务活动,是网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供电所等,那一级单位在处理。
上述的5W1H,已经能比较清楚的描绘一个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及其运作情况。做为信息化的关键输入,还需要在5W1H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即业务流程、业务功能处理中的数据,即日常业务处理中的各种表、证、单、书,作为业务处理的数据对象。业务架构的核心要素及其关联关系如图。
业务架构元模型中,高层面的业务战略、业务模式和业务目标是企业业务管理的高阶段描述。业务流程从价值链分解,最后到业务部门流程中的角色。业务功能是描述业务流程中的业务处理内容,业务对象是描述业务处理中加工数据对象。业务地点是业务功能处理的地点或单位,如电网公司总部、省电网公司、地市电网公司等。
(2)、应用架构
是企业架构中描述和呈现应用系统的蓝图,包括应用系统、子系统、功能、功能点等按照层级分级下应用功能。应用架构首先是对业务架构从功能实现上的映射,其次也包括对业务是否能够或需要被信息系统支持的一个筛选与抽象的过程,再有也是对业务中哪些本质内涵是相同的,通过同一个功能能够支持的识别(服务识别)。应用架构的核心要素及其关联关系如图。
应用架构元模型重点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应用功能、应用模块和应用系统的识别,这是以业务架构中的业务功能和业务能力为输入,按照软件工程的相关原则进行应用系统功能的定义和应用系统边界的定义。第二是应用服务的识别和定义,这是基于SOA技术中关键的内容。业务能力为基础,识别应用服务、数据服务、接口服务和基础服务。
(3)、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是对业务架构中要处理的信息内容的描述,简单来说就是业务处理中的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从业务流程中看就是流程运行中设计的表证单书,这些信息从业务抽象的角度叫业务对象,即业务要处理与加工的对象,例如人员入职这个业务处理中的人员基本信息表。如果说应用架构是反映业务做什么怎么做,那么数据架构就是反映业务处理的对象。 “业务”与“数据”反映的是企业的“真相”,如果把业务理解为一个加工机器,那么应用架构就是描述这个机器的功能作用,数据架构描述这个机器加工的原材料和产成品。数据架构主要输出有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与分析指标体系,以及元数据、数据标准、数据质 量、数据管理体系、主数据、数据仓库等。数据架构的核心要素及其关联关系如图。
数据架构元模型的元素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企业整体的数据模型,包括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模型是后续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在数据模型下,强调主题域数据的识别。第二是交换数据,依据业务对象和应用系统边界的识别,确定交换数据实体。
(4)、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是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的支撑,描述支撑应用系统及其数据运转所需要部署的相关软件和硬件,包括 IT 基础设施、中间件、网络、通信、IT 流程和标准等。技术架构的核心要素及其关联关系如图。
技术架构元模型包括系统、技术组件、接口、部署单元、物理资源,技术架构元模型的输出,是整体技术架构平台的设计文件,并对各应用系统接入并运行到这个技术平台提出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