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理人:读懂老板眼中的问题

绝大多数老板有个朴素的认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借助经理人的经验和能力来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他们看重经理人的背景,希望经理人具有大的知名企业的从业背景。

经理人刚加盟一家企业时,往往认为老板所说的规范化就是制定流程和制度,把企业方方面规范起来。

我认识一位职业经理D君。看D君的履历,感觉非常出色,名校毕业,跨国企业任职。被招聘到一家企业任职以后,老板明确地跟D君说:“现在企业比较乱,很多地方没有人管理,你来了以后把各方面管理起来”。

这位D君入职以后,发现这家企业确实太乱了,几乎没有什么流程和制度。D君也很纳闷,这样的企业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D君争取了老板的支持,请了一家咨询公司着手进行流程和制度设计,咨询成果多达300多页,几乎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与之相对的制度和流程。

但没过多久,老板就觉得企业没有灵活性,事情变复杂了,决策执行不下去,反应速度变慢。企业出现了规范与效果之间的矛盾。老板似乎不太满意推行规范化运作。

经理人很郁闷,觉得老板你请我过来,就是要加强规范管理,现在规范了,你又觉得复杂,甚至有时候带头破坏制度,这让现在规范的制度怎么推行下去。

其实老板所说的“规范”,与经理人理解的“规范”不一样。

员工反映公司比较乱,主要是指很多事情不知道找谁去处理;遇到一些需要处理的事情,却找不到公司相关的制度条文;相同的一件事,这个人是这样处理的,另外一个人是那样处理的。

老板觉得比较乱是指大多数事情要被推到他这个层面才能解决,尤其是一些棘手的事情,老板要亲自出面处理,很多时候就没有回旋余地了。老板不推动,事情就无法进展。下面的员工你让他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他们不知道积极行动、积极承担责任。

老板所说的乱,可能与分工、结构等有关,与制定流程关系不大,公司需要制定的可能是一些基本制度,如,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乱的反面从字面上来理解是规范,解决企业“乱”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从制定制度开始。

而上述案例中,老板和经理人说的并不是一件事。经理人是为错误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