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字化陈列助力产品动销

陈列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是产品的动销,为什么很多企业花了很多的市场费用做出来的美观大方、品牌凸显的陈列依然面临集体临期的局面,原因很简单,你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我反感部分学院派专家的陈列描述,记得十几年前初入快消品行业,当时流行“洋务派”,参加公司陈列培训,讲了2天,讲什么左右手原则?讲什么仰视俯视多少度角最佳?
笔记记了一大本,看似井井有条、高大上,实则毫无用处,现在看来脱离之际操作更感觉可笑。
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陈列该如何做?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非头部品牌,不做品牌陈列,研究品类关联陈列


行业头部品牌要重点做品牌陈列,即买断地堆、货架等,因为你的产品是消费者主动购买,甚至是带着购买目的去的售点,所以这些企业做的是让消费者更加容易看到、卖到,同时刺激消费者的记忆印象,加深产品品牌力。
而非头部品牌则不可这样做,就像二线、三线歌手不要开演唱会,会亏的很惨,最好的办法是当一线歌手的演出嘉宾。这里我就不多阐述了,具体内容可以查阅我的文章《深度分销不过时,但需升级迭代:分销+动销,一个不能少!》
值得强调的是:品类关联陈列要选好目标关联产品,要数字化的挖掘自己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例如:旺旺食技研销售的一款嚼代双挑,是花生和辣椒的混合物,定义为啤酒搭档,那么就需要紧贴啤酒陈列,此时需要动脑筋的是紧贴哪一款啤酒?要综合考虑这款啤酒的销量是多少(销量就是流量)?这款啤酒的目标消费者和嚼代双挑的目标消费者吻合度大约多少?
这就需要数字化的调研,“傍大款”之前确定傍的不是“伪大款”。


2.关联陈列要数字化赋能


我一直认为营销不是语文,更不是什么艺术,就是简简单单的数学,能用数字表达的绝对不要用语言描述,数字是更加客观,更加不带感情色彩的市场反馈,陈列也是如此。
在陈列上表达出排面数量、纵深厚度、货架位置第几层、比竞品或者关联陈列多几个排面等,在生动化上表达出自己产品的差异化,如比竞品或者关联产品的克数多多少?价格优惠多少?含糖量或者热量低多少?这都需要数字化赋能。
网点做得到不到位,要根据不同陈列的得分确定,主要陈列得几分,次要陈列得几分,这次网点总得分和上次网点总得分的差异是多少(这里是业务员动手能力的真实反馈,不动手就无法得分,动手结果也可以从终端系统中真实反馈)都需要量化,直观明了的反馈出市场情况。
同时,要研究得分高低和产品动销快慢的差异,这个差异可以判断陈列价值的高低,让动销赋能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