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星、远大跨界涉足医药行业的企业为代表,这类企业依靠强大的并购,快速实现了百亿规模。纵观全球制药企业,并购重组一直是这些跨国医药巨头的成长史,像强生、辉瑞无不是在一次次的并购整合中让业绩实现“野蛮生长”,确立了行业巨无霸地位。国内典型代表是复星医药,2003年进入医药领域,借助并购战略实现一路快速扩张,2015年复星医药的销售收入达到126亿元。
并购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看了很多,谈了很多,就是下不了手,有点缺陷的看不上,好的又嫌贵,甚至我还遇到过一位企业家曾经问过我,好企业为什么要卖?他们卖的逻辑是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不必过多关注企业家背后的动机,我们需要做的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找到好的标的。至于为什么下不了手,我们不妨来看看复兴医药是怎么做的,或许会有新的启发。
复星医药先天具有复兴集团的投资并购基因,每一笔投资堪称国内顶级水平。我们先来看看复星医药投资逻辑和成长轨迹。
第一阶段:成立与扩张阶段(1998-2005年)。
1998年复星医药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公司进行频繁收购。2000年,收购从事诊断产品的复星长征41%股权,2002年收购药友制药51%股权和医药工业研究院56.89%股权;2003年,复星与中国医药集团共同成立国药控股;2004年,公司收购桂林制药60%的股权,收购万邦医药75.2%股权。
第二阶段:全产业链布局阶段(2006-2011年)。
复星医药继续在医药工业、商业及医疗器械领域稳步推进。2010年,收购合信药业、亚能生物、摩罗丹药业、红旗制药;2011年,收购金象大药房、大连雅立峰、奥鸿药业。2009年,战略性切入医疗服务;2010年,参股美中互利和睦家17.45%股权;2011年,收购济民肿瘤专科医院、湖南广济医院。
第三阶段:国际化扩张阶段(2012-现今)。
复星医药开始瞄准国际市场,2012年复星医药参股韩国体外诊断公司SD Biosensor17.65%股权,2013年控股以色列器械生产企业Alma Lasers,2015年联合收购美国创新生物药公司Ambrx,2016年收购印度仿制药企业Gland Pharma。
可以说,复星医药的百亿成长史就是一部并购史。总结复星医药的成功,有三大经验值得借鉴。
经验一:不绝对追求控股,因人而异使其谈判更具灵活性。
可以发现,国内并购方面复星医药主要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投资方式,有些采取了绝对控股、有些采取了相对控股、有些采取了财务投资。正是这种极具灵活的操作方式,使复星在与合作对象谈判时,能充分尊重对方的意见,体现出足够的诚意,不成也难。而我们接触的不少企业家,在谈并购时,开口就是100%控股,大有舍我其谁的霸气。我们应该坚持的是对企业价值的判断,灵活的是对操作方式上的空间,唯有此,才能抓得住好机会。
经验二:海内外并举,双管齐下。
复星医药的并购应该是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从早期的国内企业并购,逐步延伸到海外并购,尤其是海外市场,复星医药无疑是走在行业前头,国际化是复星医药的长期发展战略,通过股权合作或者控股的方式整合了国际许多优质的标的。近几年,国内市场并购火热导致优质标的逐渐减少,同时估值价格也水涨船高。因此,从国际市场寻找拥有高技术、高质量产品,并且估值合理的收购标的将是不错的选择。
经验三:实业与资本双轮驱动。
复星医药能够“野蛮成长”的内核在于实业与资本形成互动,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形成了合力。一方面,扎实做好实业,有效经营获得更多利润和资金流,支持资本运作;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运作,获得重磅产品、开拓新业务和新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去反哺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