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热爱工作本身

职业精神,或者叫专业精神,或职业化,这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这真的是我们最缺乏的,企业和个人都一样。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还未意识到职业化的价值、必要性,因此也从未认真地、深入地探索、思考过什么是职业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是在没有“职业化”意识的前提下选择人才以及展开工作的,或者以极其肤浅或错误的职业化观念看人、看工作。

要想搞清楚什么是职业精神,那就得先搞清楚什么是非职业精神,即什么是不职业的行为、心思。那么,什么是非职业化呢?我们平时是怎么工作的呢?

非职业化精神意味着,在工作中,出发点不是问题本身、工作本身、事实、真理(自己内心对问题的真实看法),而是自己的私利、私心。

比如,在开会、讨论问题时,如果是看领导脸色行事,逢迎老板,这个人显然是非职业化的人。作为企业或老板、管理者,这种人在危害工作、公司。因为他根本不关注问题,不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逢迎上,他必然会误导公司。同时,如果老板也是非职业化的,那就会喜欢逢迎,说问题、说真理的人自然被排斥,这个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没有职业化精神的人,他们不喜欢做这些事情:业余时间读书、学习,读MBA,看专业杂志,思考专业领域问题,平时的关注点都在专业领域(这是潜移默化的、随时的学习和思考)。​但是,他们可能对厚黑学、心理学、国学、励志、官场职场小说等感兴趣。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真实情况,就能引起共鸣。

所以,越是非职业化的人,他的专业知识就越是稀松。不是不聪明,而是他把精力放在提高逢迎能力的方面。

非职业化的表现是很隐秘微妙的。

比如,我们都会认为任劳任怨、不抱怨加班的人是美德,是好员工。这是我们的价值观、文化的特点。那么弘扬加班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在赞扬个人的奉献精神。这是在强调个人性的能力(包括道德上的榜样)之下的掩盖问题。比如,掩盖效率低下和浪费资源、没有效果的工作、不公平的任务分配、工作设计的不科学性、流程制度不合理性、缺乏对人的尊重、强行让员工加班的不正义等。

​也就是说,凡是突出个人作用而忽视问题本身的思维方式都是非职业化的。

就如什么是销售经理的职业精神呢?人际关系能力,察言观色,反应快,沟通能力强,脸皮厚,勤快、不怕吃苦,等等。是这些吗?销售人员需要这些能力,但是这仍然是用“能人”思路。

销售人员的职业化的体现是,对客户的理解,对客户的服务意识(把注意力都放在解决客户的问题上,而不是逢迎客户、与客户个人搞关系上),​帮助客户服务好他的客户,帮助客户提高他们的效率、效果、降低成本、品质更优越,即帮助提高他们的竞争力,等等。

将精力放在这些地方,以及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人,以这种思维方式做销售工作的人,他们才是职业化的销售人员。而且,我们会感到职业化的做法是多么的善和正直啊。因为职业化的销售经理的思想和工作的核心就是帮助客户,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发展。

因此,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你是重视一个销售人员的酒量,还是重视他对公司产品知识、技术的深入掌握的程度呢?

你是重视他的察言观色能力,还是看重他对客户企业问题的敏感度、关注度呢?

你是看重他知识面广博、口若悬河,还是看重他对品牌、定价、分销、财务知识、市场细分、消费者心理等的知识的深度呢?

职业化与否就自然现形了。

一个心理医生的职业化的表现是什么?比如他如何对病人的抱怨进行反应呢?

如果像家人、朋友、同事、哪怕是陌生人那样的反应,就是个人化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就是在抱怨生气,会抱怨病人的抱怨。但是一个职业化的心理医生呢?他视抱怨为心理疾病的症状,他感兴趣的是了解抱怨的根源即病人的心理创伤,如何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抱怨及抱怨的丑陋。他了解心理医生的职业职责之一就是忍受病人的抱怨(包括各种心理、情绪的症状),因为这是治疗工作的一部分。

相对于专业知识的精通,销售人员对客户问题的敏感、关注,心理医生对病人的抱怨情绪的忍受,或者一个律师对真相的尊重和坚持,才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即对工作本身的有意义感、热爱,在工作里找到自己的价值,以及丰富的同情心和在工作中克制自己的私欲、情绪、好恶、私利的正直、克己的品质。相对的,一个私心太重、太功利化、追求享受、人品低劣、肤浅浅薄的人,绝不会具有职业精神。

企业需要明晰必须建立起职业化体系(如老板、高管建立了职业化意识,招聘培训等环节中对职业化的管理等),员工们需要清晰自己要追求、崇尚职业化精神(意识到职业精神比专业技能、知识更加重要),我们每个人需要清晰要在自己的一生的生活里培养出高贵的品质和进入更高的精神世界。

职业化,是一个人的素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