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一个我们服务多年的企业老板打来的电话,至今仍让我思考。
这位老板打电话大致说了两个事,一个事是自己被北京某名牌大学的MBA录取了,过几天就要去报到上课。说这件事是因为这几年我一直鼓励他能系统的学习,电话说这事,可能不是因为他去上学的喜悦,估计是为了说明,他去上学让我如愿以偿了。
另一个事是告诉我,他去上课期间恰逢2016全国春季糖酒会。因为每年糖酒会的时候企业都会特别忙,一是忙于自身企业的布展,二是大部分经销商也都会参加糖酒会,企业需要做好经销商的接待。他在电话里给我说,他已经将糖酒会期间的工作安排好了,鉴于去年糖酒会一部分经销商在糖酒会上选择了同行业竞品或者扩大了经营范围,今年恰逢他去上课,担心经销商还会选择竞品或者扩大经营范围,转移经营重心,不把自己企业的产品作为主营产品。他已经安排在今年全国糖酒会期间,把全体经销商组织到云南七日游。这样不仅可以借机给向市场压货回款,还可以避免经销商去全国糖酒会选择竞品。
从他给我打电话的语调和语气,依据我们多年的相处,我完全知道他是处在一种自我欣赏的状态。但是,我给的回答是:不用去名校读MBA了,回家把你上小学的小孙子的语文课本找出来,仔细读读四个成语故事: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小马过河和乌鸦喝水。
你难道不明白,你把经销商组织到云南旅游,不让他们参加全国糖酒会,避免他们选择竞品。这种想法是掩耳盗铃吗?他们不去糖酒会上选竞品,难道竞品不会主动上门推荐吗?难道你的产品卖不动,经销商必须与你同归于尽,不会主动去竞品厂家谈合作吗?
我们的企业决策者总是会习惯性的进入两个误区,一是拘泥于现实经营,缺少预见能力,或者说危机意识不足。二是思考问题表面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经常提醒企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决策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专注。因为信息量过大,决策者最大的痛苦是辨别能力。
我之所以随口说出,让这位企业老板去读小学语文课本的几个成语,绝无羞辱之意(当然,后来的沟通也证明他没有这么理解)。我们很多的企业决策者总是在寻求“一招制敌”的大智慧,甚至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企业的决策者也总认为,让企业“长生不老”的经营法则一定是高深莫测。
其实不然,我们的企业只要牢记“掩耳盗铃”的古训,就会与时俱进,敢于面对变化。只要牢记“刻舟求剑”的寓意就不会抱残守旧,陷入“因为成功而失败”的怪圈。只要牢记“小马过河”的故事就会坚信没有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只有自己成功了才能找到自己的成功模式。只要牢记“乌鸦喝水”的故事,就会知道创造条件是成功的唯一出路,永远都不会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我们以重构为主线,深入研究了数十家企业,包括目前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冲击最严重的企业,他们不是考虑自身的蜕变与重构,而是埋怨这种新生事物带来的不公,总是说,要不是突然冒出来个互联网,我如何如何,如果不是互联网,我一定会如何如何。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做企业没有“要不是”。更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从事了10多年的企业战略,品牌,经营管理及营销咨询,职业的原因,整体泡在企业堆里,看到诸多企业的起起伏伏。眼下,国家政治,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实体经济面临蜕变,企业困顿倍增。未来,互联网,大数据,工业4.0等等,一系列的新生事物出现,更是让企业迷茫,迷惑,焦虑。
面对风雨欲来,企业在很多问题上的懵懵懂懂。究竟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