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是各种管理项的质量性总结,是走向专业化领域的必然之路,各领域都存在。今天的社区店,似乎更加需要关注这一内容,因为经营看似蓝海,跳进去却像死海。
从统计来看,社区小店可能会在很多常规管理指标如销售增幅、毛利率、劳效、坪效等方面表现低下,但数值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如劳效,大卖场员工把三箱货放在货架上与社区超市员工把十瓶货放到货架上价值可能是一样的,但劳效结果差别很大。来一车货,小店接货的人会哭,排面无人;大卖场可能还有很多闲人,大卖场的劳效被物业自身规模化,社区超市却没有这样的优势,因此,超市的经营管理需要从过去笼统的管理指标进一步细化到课科,关注内部结构和比率,如表2-6列出的内容:
表2-6效率指数
项目 | 内容 |
劳效 | 课/科员工劳效、行政人员薪酬占比、人均收银额及笔数、人均管理面积、管理品项数、日均单据量、日均补货量 |
面积 | 面积利用率、面积分配比、功能及营业面积比、仓库面积比、招商面积比、弹性活动区(季节性及活动区)面积配置 |
动线 | 工作动线长度、顾客动线长度、进出动线比、 |
装修 | 区域装修单位成本、灯光照度、各区域重点照明配置数、 |
设备 | 单项陈列设备能耗、特种陈列设备产销 |
生鲜 | 生鲜各课科投影面积、陈列密度、冷柜长度、冷柜商品承载效率、热柜长度及产销、冷柜商品承载效率、鱼缸位数、鱼缸陈列满载率、冰台品种承载率及配置比、水漏配置率、水池配置率、各门类冷库面积配置比、各门类加工区面积配置比、制冰机产能比、设备占用面积、生鲜各柜组有效容积率 |
道具配置 | 纵向高低货架配置密度、各区域动线折角量、堆头、货架比、特殊道具长度比、矮架占比 |
陈列 | 陈列小类和单品密度 |
周转 | 动销率和周转率、去库存速率 |
当然,上述内容不一定有用,也不一定非要实时统计,但细化一层,代表思考进步一层,迭代深入一层。偶尔从过去的经营史实中进行专项分析,我们便可以知道当前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