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就存在着博弈,有博弈就存在着各自筹码的大小。品牌大厂家,实力强、产品好,经销商都抢先占有,有选择性地寻找经销商,会制定系统的选择标准,这样厂家的地位就强势。相反,小品牌厂家或者是刚入行的厂家,为了打开市场,饥不择食,面对强势的经销商也要敬畏三分,没有经销商选择标准。
从多年接触的案例现实来看,厂商在对待年度合同时,主要有两大心态,如图4-1所示。
图4-1 厂商对待年度合同的两大心态
1.店大“欺”客型
厂家的实力强、品牌好、产品有竞争力,再加上有很好的管理基础,自然在厂商合同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对经销商的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会带动经销商的发展,只要你愿意跟着厂家的步伐走,一般不会犯大错,能少走弯路。所以,遇到这样的厂家,经销商宁可“受欺”,做一个听话的执行者。特别对于刚入行的经销商,或者经销商原来缺乏此类产品的销售经验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样的“受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1, 具体政策条款上“受欺”。
在进行合同条款洽谈时,厂家往往抛出自己的数据,如1~3年的销售目标、客户发展数量、人财物投放等,经销商可能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经销商可能认为作为新品牌进入市场,自己又缺乏经验,目标太高不现实;即使凭借自己多年的生意直觉,认为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完成,还认为目标不高,但也表现出为难的状态,以便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实际上厂家心里有底,这些数据不是凭空想象的,一定是基于厂家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基础工作,是经过演练推算的,并且有了初步的策略方法,经销商只要照章执行即可,经销商完全不用顾虑这些表面的数字高低。
第2, 具体工作安排上“受欺”。
在基本的目标绩效、人财物等投入达成一致后,就是执行问题。这样的厂家有很强的市场管理能力,在考察合作阶段,有严格的选择标准,一旦签约合作,对经销商高度负责,厂家会有一整套市场开发与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厂家派团队进入,让经销商完全按照既定的方法,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具体参与到经销商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但任何方案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在这个阶段,厂家将和经销商形成紧密的工作模式。比如,如何组建团队,主导新员工的招聘工作,开展产品知识培训,带领经销商人员到厂家学习;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和客户分析,协助经销商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完成经营布局并展开实质性的市场工作。
经销商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受欺”状态。相反,也有部分经销商是真正的受欺,遇到强势的厂家,只给目标,不给方法。特别是厂商合作多年,经销商业绩没有达到厂家的期望的状况下,基于厂家销售经理追求业绩的心态,对待经销商更是大棒政策,压指标,爱干不干,不干就换人,更加激起了经销商的抱怨情绪。现实很残酷,经销商投入了很多的资源和精力来运作市场,业绩不佳不是经销商一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厂家也有部分责任,经销商为了保住自己的区域授权,受制于厂家的不合理政策,接受更高的年度目标,减少部分的人财物支持。这种现象在快速消费品行业非常普遍,厂家要业绩,业务人员要奖金,对经销商采取高压政策,压货、压货、再压货,频繁要求经销商做促销,但不给足够的费用支持。更多的厂家要求经销商进入更多的零售终端,承担更多的条码费和客情费用等,经销商成了厂家的仓库,成了搬运工。而在工业品行业,这种方式更多体现在结算政策的收紧和授信支持的减少,面临着多种回款考核政策,经销商的资金周转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不对等的、不符合双赢策略的合作条款,厂商双方都是受害者。经销商没有盈利和持续发展能力,慢慢会收缩,甚至会寻找其他更有盈利机会的行业和品牌,而厂家不得不去寻找和开发更多的经销商来收拾市场残局。如果厂家不改变对经销商的强势心态,就是更换了经销商也是不成功的,这样的事例很多,更换了多个经销商也无法成功运作,最后无人敢接手,最终厂家将败走麦城,彻底放弃市场。
2.客大欺店型
这样的经销商多属于区域王,有多个好品牌的区域经销权,下游客户网络资源多,团队建制完善,自然成为很多厂家心目中的香饽饽。特别对于一些新品牌厂家,想打开这个区域市场,自然会找到这些经销商。凭借着这些资源和筹码,经销商摆出强势姿态,要求厂家提供更优惠的人财物等支持政策,厂家也得咬牙接受。对于处于招商期的品牌来说,遇到急功近利的业务人员,厂家为了树立渠道榜样,更是主动给予更优惠的合作政策来获得这些区域王,以便起到很好的全国示范效应。
诚然,很多经销商在这些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加上自己的资源优势,能够将该品牌快速地推广成功。相反,也有部分经销商为了自己原有的品牌经营利益,特别是和原有经营品项具有很大同质性的产品,采取了“雪藏政策”,消极推广,将本有很大市场潜力的品牌扼杀在摇篮中,使得厂家失去了成功推广的可能性。当厂家意识到这些后,不得不舍弃这些区域王,另寻他人。这种现象在工业品领域很多,同样性价比的产品面对的是同一个客户群,存在很大的替换性,非此即彼。一方面有原有经销品牌的业绩压力;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理由向同一个客户推广新的品牌,只能在厂家的推动和要求下做些没有实际效果的事情。
【思考】
如果你是经销商或者厂家的销售管理人员,请根据以上版块内容的阐述,写出厂商之间对于年度合同的心理状态,并思考这些状态是否影响品牌的发展。如表4-2所示。
表4-2 厂商关系状态分析表
你当时的角色: 厂家□ 经销商□
厂商关系类型: 客大欺店 □ 店大欺客 □ | ||
序号 | 具体表现 | 给品牌发展带来的影响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