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也是战略
那些在价格战中生存下来的企业,由于各类成本不断提高,如果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很多中小乳品企业采取降低产品成本的方法应对竞争。但无限制地降低成本,引发了行业危机,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如果发动价格战却不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并在一定阶段打击竞争对手,那么,企业损失巨大。如果在打击竞争对手的过程中,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虽有收获,但能不能保证未来这片打下来的市场还属于自己,也需要企业不断努力。
从产品结构来看,领先企业目前发动价格战的产品,正是区域型乳品企业的核心产品,而领先企业的核心产品已经向上转移,在高附加值的产品类别中,已经形成了强势的品类基础。大部分区域型乳品企业执迷不悟,没有真正发掘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应对领先企业的小部分力量。
2005年,蒙牛和“超级女声”合作,其酸酸乳系列产品销售额达到25亿元,同时也带动企业其他产品的销量。酸酸乳风靡全国的时候,各类厂家开始跟进酸酸乳产品,价格也由2.2元/盒到现在的1.5元/盒,百利包酸酸乳也由1.5元/袋到现在的1元/袋。
近年来,蒙牛针对酸酸乳产品开展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蒙牛作为一线品牌,其促销活动直接打击了中小乳品企业的同类产品,直至厂家没有利润。
对蒙牛来说,酸酸乳只是众多产品中的一个,蒙牛还有很多的创新产品。而对区域型乳品企业来说,酸酸乳可能是其主力产品,产品销量下降、利润下降,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中小乳品企业,百利包纯牛奶是其支柱产品之一,但此类产品也是伊利、蒙牛等企业的支柱产品之一。当伊利、蒙牛的百利包纯奶开始降价时,区域乳品企业的纯奶销量就会受很大影响。据苏州价格在线统计,地方品牌双喜220ml的鲜牛奶2元/袋,250ml的纯牛奶2.6元/盒;伊利200ml百利包纯奶1.3元/袋,250ml纯牛奶2.2元/盒;蒙牛200ml纯牛奶1.2元/袋,250ml纯牛奶2.5元/盒。
从价格上看,全国性品牌的价格明显低于区域性品牌,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直接影响区域性品牌的产品销量。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领先品牌率先采用价格战直接影响区域性品牌的销量,这实际上是领先品牌的战略。当市场上某类产品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时,必定有很多企业跟进;当市场进入成熟阶段时,领先企业必然会发动价格战,打击中小企业。对领先品牌来说,此类型的产品只是企业众多产品中的一个类别,即使这些产品由于价格战没有赢利,也不会对企业产生影响。而对中小区域型乳品企业来说,这些产品是其主力产品,如果这些产品不能赢利,企业就处在亏损的边缘。
目前乳品企业的价格战,基本都是由领先企业发动的,目的是打击区域型乳品企业。这样下去整个市场就陷入恶性循环,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在没有巨大的产品、营销创新时,就会受领先企业的打压。
如果区域型乳品企业能够从行业中切分出新的品类特征,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就可以避免价格战,进入价值战。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
同质化现象引发价格战
每个乳品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都大同小异,只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罢了。但企业间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行业洗牌只是早晚的事情。从以下四个方面,我们对比了全国型乳品企业和区域型乳品企业的同质化程度。
(一)产品
1.从产品的包装形式来看
塑料袋装的乳品是最初级的产品,从包装的美观程度上看,塑料袋包装已经落后了;百利包类的产品替代了塑料袋产品,成为乳品企业用量最多的包装材料;利乐枕产品推动蒙牛崛起;与利乐枕产品同期出现的是利乐砖产品,盒装的产品曾经是最高档的产品形式。当然,目前的包装形式更多。
2.从产品类别上看
纯奶为主流产品;之后是各类酸奶;花色奶是近年来开创性的品类,如黑牛奶、红牛奶。由于中国的乳品消费意识还不高,于是所有厂家几乎都有酸乳类的乳饮品,也称为乳饮料,如蒙牛酸酸乳,此类产品市场份额巨大,甚至是某些乳品企业的核心产品。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中国的乳品企业产品相似度很高,从产品本身看,都没有明显的特征和优势。企业间的产品从包装到品类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基础类产品,没有明显的差异。
(二)价格
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的产品,从价格上看没有明显差异。构成价格的因素是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等,全国性品牌大规模生产,产生的边际效益高于区域型乳品企业,但所有企业采集的原料,比如原奶,基本上差异不大;区域型乳品企业虽然生产规模小,但人力成本低于大型企业,损耗控制严格;综合来看,在价格的构成上,企业间差异不大。
如果价格一致,消费者选择产品时会选择品牌信任度更高的产品,全国性品牌的影响力大,但在某些区域市场,当地区域品牌产品的影响力更大。此消彼长,企业会发动价格战,通过直接降价、间接降价(如买赠促销等活动)参与市场竞争。
(三)渠道
1.从渠道类型看
现代渠道和传统渠道都是乳品企业争夺的销售终端。现代渠道由于其天生的优势,方便消费者一站式购物,从而成为竞争最激烈的终端。因为企业的竞争,现代渠道(商超)的位置“寸土寸金”,A品牌占领货架,B品牌必定争夺地堆位置,这也是乳品企业营销成本增加的原因,行业内部竞争,间接影响到销售终端的收益。传统渠道包括社区零售店、小食品店等,此类渠道分布面广,是企业产品在产品销售中不可忽视的终端,其消费者稳定,基本是零售店周边社区的居民。
2.从渠道的竞争形式上看
这些渠道都是公共渠道,A品牌可以进去,B品牌也可以进去,这取决于终端店的拥有者。于是,品牌之间的攻防战就形成了,包括建立客情关系、更新终端形象、规律性拜访终端、投入陈列费用等。
虽然多年来,有些乳品企业通过自建渠道,赢得局部市场的竞争优势,但市场并不是封闭的,要想成为强势品牌,必须走出去,走出去就会遇到竞争对手。比如企业竞争激烈的现代商超,人流量大并且商超本身也是消费者信任的品牌基础,在商超中销售产品可以进一步的强化品牌。
(四)推广
大品牌有大品牌的推广策略,小品牌有小品牌的应对措施。在市场推广常态化的过程中,企业无非采用买赠、降价、搭赠、捆绑销售、免费品尝、路演宣传等方法。从推广手段来看,企业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乳品企业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等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这是导致价格战的根本原因。通过价格战,企业达到打击对手的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品牌宣传可以打击竞争对手、公关活动可以打击竞争对手,但这些都是间接的打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动价格战,直接打击对手。通过价格战,在消费者稳定的情况下,如果今天多销售1公斤牛奶,竞争对手就少销售1公斤牛奶,这也是很多企业热衷于价格战的原因。
价格战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则可以开疆拓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把企业拖入泥潭,可能一蹶不振。
价格战的结果
通过价格战直接打垮竞争对手是不可能的,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制定价格战略、组合价格策略,就有可能拖垮竞争对手。价格战有以下四种结果。
(一)打击竞争对手,达到预期目的
企业发动价格战的核心目的是打击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打垮竞争对手。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以认为是一次成功的价格战。
东北A企业新上市一款单杯装酸奶,180克,售价2元。由于口感独特、价位适中,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日均销售300杯以上,连续数周在商超内的销量排名第一。因此,引起当地最大的乳品企业B的关注,B企业组织研发、生产,在短期内,同类型的产品也进入超市。
B企业在策划该产品时,已经确定了价格战的策略。
1.第一步:上市价格低于竞争对手,抢夺消费者
B企业的单杯装酸奶160克、售价1.8元(容量低于竞争对手,但有价格优势)。从产品的绝对单价来看,B企业低于A企业;从消费者购买习惯来看,B企业品牌影响力大于A企业,而产品的价格又低于A企业,消费者会选择B企业的产品。随着B企业产品的上市和导购员的推荐,销量节节攀升,半月后,日销售达到200杯左右,同期,A品牌的销售下降到200杯左右。
2.第二步:迅速降至心理价位区,打击竞争对手
A品牌看到销量下降,开展了买五赠一活动,单杯平均价格约1.7元,销量开始上升,日均销量恢复到300杯左右。B品牌的销量开始下降,日均销量180杯左右。在A品牌开展活动的第三天,B品牌迅速采取特价销售措施,每杯零售单价1.5元,随着特价措施的实施,销量开始迅速上升,当日销量达到330杯左右,3天后达到350杯左右,至此,A品牌的销量下降到200杯左右。
B品牌在做产品策划时,就已经设想到会有价格战,并且把产品价格的最终心理价格设定为1.5元,所以在A品牌降价后,仍能保证企业产品的销量。打击了竞争对手并获取市场份额。
(二)两败俱伤
由于价格战而两败俱伤的案例数不胜数。此类型情况基本是两个企业的规模差不多、营销手段相似,为争夺市场份额或是为争夺渠道,从而上演惨烈的市场竞争。无论是价格战的主动者还是被动者来说,都不是理想的结果。
华北某地区的田园乳业和华采乳业,为争夺终端发动了价格战,最终两败俱伤,给第三方可乘之机。
事件一:双方在A超市的堆头、货架资源不相上下,但田园决定在中秋前打击华采,于是,买断了乳品将近1/2的堆头位置。由于中秋节期间是超市销售月饼等礼品的旺季,本来位置有限,并且已经缩小了所有乳品企业的地堆位置,田园的先入为主导致华采的位置只占乳品区的1/4,华采受到很大影响。田园占据有利位置,整个中秋期间在A超市卖断货3次。但是,田园占据这么大的位置,投入的费用是平时的1.8倍,但也值得。
由于华采和田园的品牌影响力不相上下,在田园占据有利位置的情况下,华采的应对方法就是招两倍的导购员,同时,所有产品的价格比田园低,中秋期间,华采并没有因为终端所占的位置小而降低销售额。
事件二:中秋节期间的疏忽让华采在终端的表现弱于田园,中秋过后,华采就开始攻关,由于提前行动,华采如愿以偿。在元旦期间,田园展开报复行动,所有产品都开展大力度的买赠活动,华采虽然占据有利位置,但经不住田园的买赠变相降价行为,不得不应战。最后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市场费用,虽然销售额都上去了,但从费销比和市场长远发展来看,得不偿失。
(三)价格战成为持久战
企业本想通过价格战获取最大利益,但竞争对手也是这么想的。如果采取价格战的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则价格战将成为持久战,本想打一场价格战就退场的,结果陷入价格战泥潭,再也不能退场了。
在所有类别的乳品中,普通纯牛奶的价格战持续的时间最长。当伊利、蒙牛通过纯牛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之后,更多的区域型乳品企业开始跟进,并且采取低于伊利、蒙牛产品价格的策略。由于纯牛奶是基础性产品,对伊利、蒙牛等全国性品牌来说,是众多产品中的一个类别,而对很多区域型乳品企业来说,是其核心产品。当一线品牌降价销售时,直接冲击了区域型乳品企业的销售市场,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应战。到目前为止,百利包类纯牛奶产品的价格战依然很激烈。
(四)价格战后产品销量下滑
华中地区某乳品企业,年销售额8000万元左右,所生产的产品以百利包类纯奶和果酸乳为主,产品价格略低于一线品牌。产品在三、四线市场的销量尚可,但根本无法突破一线品牌占领的市场,特别是在一、二线市场,消费者不认可其品牌,无论是终端铺货还是终端销售都不理想。企业希望通过价格优势和一线品牌竞争,但其销售团队、渠道建设、品牌定位、产品差异化等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如果要进行针对性的竞争,价格战是最直接的方式,于是企业制定以下策略。
策略一:制定渠道政策。对终端采取进货奖励措施,产品进货“五搭一”,由于力度较大,终端都积极进货,初步达到产品进入终端的目的。
策略二:消费者促销措施。直接以比竞争对手低5~10元的单箱价格销售,由于其包装充满节日气氛,在三四线市场其产品在过节期间的销量非常好。由于终端有利润,愿意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对消费者来说,产品价格便宜,也愿意购买。
通过以上两个策略,企业在节庆期间的销量非常好,但节日过后,其销量大幅度下滑,甚至不及节庆期间的一半。
通过价格战,节日期间的销量成为波峰,而节日后则成为低谷。企业通过价格战和一线品牌竞争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因为其年度销售过程是不平衡的,最终的结果是企业透支资源,主动发动价格战后进入销售的低谷期。
价值战的策略与方法
大部分乳品企业的价格战并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能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随着价格战的不良后果的增加,很多的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以产品群的方式构建价格体系,在构建产品群的价格体系的过程中,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价格战,成为全面的价值战。
价值战是指企业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要想从价格战逐步过渡到价值战,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奶源。企业必须通过建立优质牧场,获取优质原奶,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三聚氰胺”事件后,很多企业开始自建牧场,加大对源头的投入,同时强化对关联牧场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原奶质量,降低未来产品的质量风险。
(2)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高效的、规范的企业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很多企业从生产到营销的各个环节没有合理的激励措施、没有长远的员工职业规划,企业的人才少、竞争力必然就弱。内部的流程、规范、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3)通过产品创新,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4)不断提升品牌内涵。品牌可以通过积累形成影响力,但在积累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通过不同类型的品牌运作和消费者互动,进而产生良好的品牌内涵,给予消费者信任品牌的理由、购买产品的理由。
以上几个方面仅仅是发动价值战需要做的基础工作,制定价值战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策略一:品类创新——拓展消费者的新需求
巴氏杀菌法的出现,改变整个乳品行业的发展轨迹,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饮用到更健康的乳品;无菌包装材料的出现,使乳品能够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鲜,从而扩大了乳品企业销售范围。技术创新可以使产品形成差异化,从而开拓蓝海市场。
光明的莫斯利安酸奶是国内首款无须冷藏的高端常温酸奶,莫斯利安酸奶率先颠覆传统酸奶的存储模式,填补国内常温酸奶的空白。由于在正常情况下,活性益生菌适宜在0℃~4℃的环境中保存,如果温度超过30℃,益生菌将大量死亡,其营养价值也会有所降低,所以,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酸奶都是经过冷链运输,由冷风柜、冰箱保存的,保存时间控制在24天内。
光明莫斯利安酸奶打破传统做法,运用高科技脱冷链运输,并且运用了国内第一台自欧洲引进的全进口机器,当酸奶正常发酵时投入数倍菌种发酵,此道工序完成后,再进行无菌灌装,并全套使用进口包装材料。不但保证了莫斯利安酸奶中活性菌种的存活,而且使其在常温状态(4℃~25℃)下,保存时间长达120天,便于消费者存放和旅游时携带,为深入城镇甚至经济发达的农村创造了必备条件。这款产品在营养成分上和冷藏酸奶一样,但是保质期长达4个月。
产品创新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2009年1月上市,1个月后,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2009年销售额1.5亿元,2010年销售额约2 亿元,2011年销售额7亿元,2012年预计销售额15亿元。莫斯利安酸奶成为公司成长最快的产品只一。
(二)策略二:品类细分——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
细分市场成为乳品企业产品创新、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方向。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乳品的认知和消费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够满足细分人群的需求,就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传统乳品市场,从而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儿童奶已经成为乳品企业的重要品类,其增长潜力巨大。
儿童奶自2009年出现井喷发展态势之后,目前已经形成了伊利QQ星、蒙牛未来星为主导产品的局面。其产品可以常温保存,添加了多种营养元素,满足儿童营养的需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旺旺集团的旺仔牛奶,其品种单一,是儿童纯奶中的隐形冠军。
蒙牛2008年推出的未来星是市场上首款非复原乳儿童奶,自诞生之日至今销量在该品类中保持领先。2010年,蒙牛未来星完成了产品技术和配方的双升级:在原智慧型、活力型两款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优护型产品,提供益智、健骨和保护肠道三种选择,全线添加DHA藻油,“升级不加价”,意在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三)策略三:跨类杂交组合——创造新品类
通过组合的方式进行产品创新,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消费产品。通过复合的方式,在牛奶中添加其他营养物质,也可以称为跨类杂交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品类。如酸牛奶饮品+果粒=果粒多;牛奶+果汁=营养快线,牛奶+咖啡=呦呦奶咖,牛奶+黑谷物原浆=黑牛奶。
真果粒是蒙牛集团推出的全球首款含有可嚼果粒的新一代牛奶饮品。2006年首创并成功推向市场。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蒙牛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更适合中国人身体膳食结构的营养饮品,面对全球30%以上人口维生素等营养缺乏及受亚健康困扰的人群,蒙牛组织各方专家综合探讨,得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即通过合理的膳食来改善营养状况,尤其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多喝牛奶,提出了“真实果粒+纯鲜牛奶”的大胆构想。自上市以来,蒙牛真果粒以精美包装、独特口感以及丰富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
蒙牛真果粒获得了全球三项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包括一项配方发明专利和两项生产工艺专利),蒙牛投入巨资研发产品,确保水果加入牛奶后两者都不变质。派人多次去国外考察,数次专程到国外拥有专门设备的领先实验室试验研究,历时十几个月、耗资几千万,最终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含有可嚼果粒的新一代牛奶饮品——蒙牛真果粒!
(四)策略四:创建子品牌,提升附加值,开创新品类
当价格成为乳品企业攻伐利器之时,已经预示了普通乳品不能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在微薄的利润支撑下,企业出现研发乏力、营销乏力、管理滞后等现象,要想根本改变现状,企业必须创新产品、提升附加值,从而开创新的销售高峰。
蒙牛以特仑苏纯奶率先试水高端液态奶市场,就此拉开了国内液态奶产品升级的帷幕。
第一步:去蒙牛化。作为蒙牛旗下的产品,特仑苏必须走一条不同于以往的产品路线,在包装设计上,力求简单、淡化与蒙牛的关系,仅仅在包装盒的侧面留下蒙牛的标识。
第二步:品牌诉求差异化。“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广告语突显神秘和自信,与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相对应,和其他的牛奶产品划清界限,这为特仑苏走“贵族”路线的品牌定位作了铺垫。包括后期请钢琴家朗朗做品牌代言人也是贵族路线的体现。
第三步:产品独特卖点。乳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含量上,普通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大约为2.9%,而特仑苏的蛋白质含量超过3.3%,突出自己在营养成分上优于普通产品。为突出其独特卖点,在包装盒上将蛋白“3.3”作了放大处理,这和普通纯牛奶形成明显区别,从而吸引大批关注营养和健康的消费者。
目前特仑苏已经成为蒙牛乳业的核心产品,2012年,特仑苏的销售额预计达到60亿元,已经成为蒙牛的支柱产品。
(五)策略五:通过高附加值的服务提升价值
超出客户心理预期之外的服务,其提供的产品价值才能超越产品的价格。对于乳品来说,其特点是消费者家中的日常消费品,消费量大,很多消费者有固定的消费习惯。让消费者消费更高价值的产品,成为促使企业走出价格战的固有竞争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前的年轻消费者更愿意在网上购物,而乳品行业最早导入互联网服务及网下配售模式的行业之一。为消费者提供更方便、更多样的购买模式,成为产品价值提升的方向。
现代牧业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之一,年产鲜奶180多万吨,2009年1月投资1亿元,建立巴氏鲜奶和酸奶加工生产线,可日处理鲜奶30吨,每小时灌装1万瓶鲜牛奶和酸奶。现代牧业紧紧抓住当前高端牛奶就是安全奶、健康奶的消费心理,推出纯、真、新、鲜的好牛奶。“现代牧业”品牌的鲜奶和凝固型酸奶已在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太原等城市上市,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其提升产品价值的策略值得借鉴。
(1)选择大型商超终端销售产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在大型商超内,现代牧业系列产品有专属销售货架,并配备2~3名专职导购人员,导购人员统一服装、统一销售说辞、统一售价。从终端的陈列到导购人员的专业培训,处处表现品牌的高端性和稀缺性。
(2)产品诉求:新鲜、稀有
以鲜牛奶为例,宣传产品的说辞如下:
●不含任何添加剂(增香剂、增稠剂)、防腐剂,绝对天然;
●原料奶全部精选于现代牧场,从源头上保障了牛奶的顶级品质;
●挤奶与加工一体全封闭、全自动运行,杜绝了中间环节的污染;
●挤奶到成品只需两小时,保证了奶品的新鲜度和免疫细胞活力;
●采用巴氏低温杀菌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中的活性营养成分;
●鲜牛奶的保质期只有7天。
这些诉求和普通牛奶的诉求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量化某些指标的同时,直截了当地告知消费者产品的优势是什么。
(3)创新销售模式
以会员制的方式销售产品为主,以现代商超的终端销售为辅。会员制销售的方式是购买会员卡,分为VIP月卡、VIP季卡、VIP半年卡和VIP年卡,购卡后即自动成为现代牧业的会员,可享受牧场免费直送等专属服务及会员价等专享优惠。奶卡可以自己消费也可以送给别人消费或者多人消费。
现代牧业通过预收奶款的方式,完成线上的订购和线下的配送。而终端所售产品的价格略高于订购的价格,目的在于促使消费者形成月度、季度等长期的消费行为,从而形成消费习惯。
(4)产品价格
巴氏鲜牛奶每瓶250ml,售价10元;酸奶每瓶250g,售价12元。可以说现代牧业的产品是乳品中的高价位产品。如果是会员,将会获得价格优惠,不同的会员级别其优惠幅度也不同。
现代牧业和传统的送奶到户不同,其产品价格高于普通牛奶产品,向消费者提供专业服务、提升产品价值。
价格战和价值战是相互转化的,当一个品类进入者众多的时候,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开创者所创造的蓝海市场就会消失,从而逐渐进入红海市场,于是,价值战也会演变为价格战,这就是商业竞争。
当企业摈弃价格战,都在考虑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时,整个行业将会良性发展。但商业竞争就是强者生存的竞争,只有使企业更强大,才能够打得起价值战。
从当前的乳品行业来看,价格战将会长期存在,这是企业间互相试探底线的一场战争。企业将会从整个产业链的系统发展考虑,在某些时段,不可避免地通过价格战来达到阶段性目的。价值战作为更高级别的竞争战略,也将在更多的单品上体现出来,比如,蒙牛为摆脱普通牛奶的竞争,从而推出特仑苏这样的高端产品,避开与普通产品的价格战。当然,当特仑苏这样的高端产品开始被消费者认可,并获得良好销售业绩的时候,伊利紧紧跟随,推出金典纯牛奶、有机奶,光明推出优倍等产品。当所有的竞争者都进入这个品类市场的时候,这个品类的开创者就需要不断地创新,甩开跟进者,只有这样,才不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价格是“点”,价格体系是“面”,只有点面结合,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