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策争取

政策的争取分两种:一是针对开发方的政策;二是针对入园企业的政策。

(一)针对开发方的政策

与房地产的快进快出的高周转率不同,产业园区的开发,投入大、回收期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属于净投入状态,所以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

很多园区开发商都会与当地政府进行洽谈,在开发之前就与政府谈好条件,获取定制化扶持政策。根据产业园区开发的行业经验及相关案例,为更好地促进产业园的开发,园区开发运营商一般都会获得政府在地价扶持(随着政策的不断收紧,在目前政府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情况下,直接的土地款减免或者返还在途径上基本没法操作,最多可谈到基准地价成交)、配套住宅用地、税收分成、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奖励、规划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扶持补贴。

这些将对财务测算产生极大的影响,关系到整个园区的账是否能算得过来,所以在开发之初就要和政府谈好。

注意:

​ 必须以详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款来规定这些特定政策 (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某滨海新城项目,相关的合作条款是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很多做不到这种程度,但是也必须要有合同约定)。

​ 充分考虑政策变动的可能性,开放方一是要加快园区的建设和招商运营,以招商成绩说话,争取政策的延续;二是在前期策划阶段的财务测算方面,要假设抛开了政府补贴后,自身实际的损益情况,评估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谨慎开发。

​ 对于政策的争取不止在前期,应该贯穿整个项目的运营,并滚动更新。

(二)针对入园企业的政策

针对入园企业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关系到后续的招商引资,虽然在前期沟通的时候不一定会能面面俱到非常详细,但是前期也要在方案中提出要点,比如制定贡献及发展奖励、研发补贴、人才政策、租售补贴、装修补贴等政策。不过,提出扶持政策的时候,政府一般也会要求制定入园门槛和租售的条件,可以在门槛上先制定比较大的空间,待园区真正实际运营后再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