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导入流程管理,就是修建企业内部高速公路,假如高速公路修好了,却与外界脱离,是不是又会形成新的堵塞或瓶颈?答案不言自明。
打个比方,县里的公路修好了,如果不与省道、国道连通,县里的人出行是不是依然不方便?所以,内部高速公路一定要与外界连通。不仅要连通省道、国道,还要与世界接轨,企业才能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企业流程设计也必须如此。
为什么企业员工初次画流程图,都只有内部员工岗位,而没有外部人员呢?
首先是思维局限,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系统思维或客户意识。比如生产线员工,只管自己把事做好,至于后面产品流通到哪里,或者谁使用,他是不会操心的。
其次是习惯做法,习惯听话照做,不需考虑想后面的事,也不敢问后面的事,问多了,主管还可能骂你多管闲事。
这也反映了没有实施流程管理的企业,员工之间是松散关系,工作靠主管调度,是一粒粒珍珠,没有串在一起。而实施流程管理的企业,有了流程这条线,员工就犹如一条串起来的项链,员工关系就变得紧密。规范的流程图,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
笔者在不同企业,收到学员初次画的流程图,经常见到没有客户签收的发货流程图、没有客户参与的投诉处理流程图。
为什么“发货流程图”没有客户签收?画图的员工回答:我们发货要么走物流,要么发快递,都不和客户接触,当然不会出现“客户”岗位。
笔者问:“如果第三方物流的员工或者快递员出现失误,客户没有收到货,会不会找我们企业的麻烦?“员工回答:“有的会、有的不会。比如快递员损坏产品,他主动赔钱了,客户就不会找我们麻烦。如果客户必须使用我们的产品,哪怕赔钱再多,他也会找我们。”
“没有收到货,恐怕客户找我们企业的多,不找的少吧?”员工说:“是。”
这就是没有客户思维、没有客户至上意识的体现。只要自己的工作不出差错,后面发生的事情对企业有何影响,从来都不是普通员工考虑的事情。这种心理要不得!实施流程管理必须转变员工的落后观念,把客户至上意识植入全体员工心中。
图3-6是课堂现场设计并修改的《发货流程图》,学员最初设计的活动到“安排发货”结束,没有跟踪到货情况,更没有出现“客户”这个岗位,当然也没有客户活动。读者可以比较此图与前面提供的《发货流程图》,看看两图的区别。
前面的图只有“查阅订单,开发货单”是一个预先定义的进程框(系统操作符号),此图只有“安排发货,反馈物流信息”一个是进程框(人工操作符号)。其实,真正的人工操作就是“安排发货”,“反馈物流信息”也是在线上进行的。两图各有一个进程符号“与众不同”。这就是时代发展、管理进步的产物,也说明同样名称的流程图,其内容不一定相同,它一定有各自的企业特色。
另外,此图是一家药品生产企业的发货流程,故有两个岗位进行核单,体现的是“客户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因此不可为了流程简洁而减少岗位或减少两次核单。
图3-6 一家药品生产企业的发货流程
为什么“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图”没有客户参与呢?
画图的员工说:“我们(负责投诉处理的技术或质量人员)接到业务人员转来的投诉信息,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答复处理,然后把处理意见反馈给业务人员。如果业务人员收到我们的处理意见后,没有再找我们,我们就完成任务了。如果客户仍然不满意,也会通过业务人员反馈给我们。我们不与客户直接联系,所以我画的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图就没有‘客户’这个岗位。”
笔者修改过的《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图》如图3-7所示。
图3-7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图》
很多员工对图中的一开始就是“接待客户”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应该先从“客户投诉”开始,然后才是“接待客户”。
笔者给出的解答是:所有流程图的活动必须从内部员工岗位开始,也必须在内部员工岗位结束,既不能从外部岗位开始,也不能在外部岗位结束(因为这不符合“规范管理”的要求)。如果从外部岗位开始,说明我们平时的工作就处在一个被动状态,工作中就可能手慌脚乱。
如果管理规范,员工时刻处于工作状态,做事就能从容淡定,不出差错。比如“售后服务专员”上班就做好了接待客户的准备,对客户可能反映的问题都有事先准备的预案或处理标准,那么在接待客户时就能胸有成竹、坦然应对。试问,如果企业没有安排专人接待客户投诉,客户反映问题找谁?另外,活动进程在外部岗位结束,表明工作没有真正结束,至少内部员工不知道结果如何,就无法回答同事或上级的工作跟踪。
“所有活动进程从内部岗位开始,在内部岗位结束”也是流程图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市场上称王的企业,都是流程称王(指企业运行流程在同行中效率最快最高)的企业。流程内外皆通,市场响应快捷,流程称王,企业就能在竞争中超越同行。
凡是在企业运行中可能参与的人员都应该在流程图中反映出来,便于企业新人上岗工作就能迅速了解流程全貌,有的放矢地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在对外交往中就能掌握工作主动权。
我们也梳理过了,经常出现在企业流程图中的外部岗位名称有:客户、顾客、用户、供应商、外协商、投标方、承包方、外协员工、求职者或应聘者、评审员、评审专家、外聘专家等。另外,对标负责人、政府领导、银行职员、交警、律师也有可能成为流程图中的参与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