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各异其趣:民间宗教

除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犹太教之外,印度各地还有不少包括原始宗教萨满教在内的民间信仰,有些信仰一神教,有些信仰多神教,地方色彩浓烈,南北不同,东西有异,各异其趣。

图4-10 虔诚朝拜

崇拜性力:阿萨姆邦流行性力派宗教,即崇拜女性力量,认为崇拜女性力量就是崇拜自然。性力派是公元7-8世纪兴起于印度的一个宗教,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其发源地可能在古迦摩缕波国(今阿萨姆邦的西部地区),它没有明确的创始人,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流派。性力派有时也被称为“坦陀罗”教派,这个词的意思为“密教”。其教派的名称意为真正的力量,源于湿婆的第一任妻子萨蒂的名字。性力派是反男性架构的宗教,他们视女性为宇宙的本原,崇拜大母神。湿婆是男性生殖力的化身,他和梵天、毗湿奴并列为印度三大主神,有些教派将他视为最高神,但在性力派中,他则被置于他的妻子底下。根据《林迦往世书》《薄伽梵往世书》记载,萨蒂因为父亲达刹举办祭祀时没有邀请湿婆而大怒,投火自焚而死。湿婆抱着烧焦的遗体在世间到处游荡。毗湿奴将该遗体分成许多块,撒到各地。这些遗体散落的地方皆成为圣地。其中,女神的阴部掉落在了迦摩缕波国的高哈蒂山上。后来,性力派教徒在那里建立了天妃庙,将其作为朝圣中心。该庙为尖塔性建筑,主殿为一个洞穴。洞中有一石头,上面雕有女阴。内有一水泉,据说该泉水会不时变红,视为女神的“经血”。后来萨蒂转生成了雪山女神帕尔瓦蒂,为湿婆的第二任妻子。帕尔瓦蒂有许多不同的化身,如:卡莉(时母)、杜尔迦(难近母)、尼尔蒂(黑神母)等等。这些化身都是性力派教徒崇拜的对象。

性力派脱胎于大地女神崇拜。古人认为土地的生殖力和女人的生殖力其实是相通的。性力派内部分为左道和右道,左道性力派秉持秘密传授的原则。经过仔细挑选的信徒会聚集在一起举行杀生血祭和五摩仪式。所谓的“五摩”,指的是五种以“摩”(M)音开头的仪式,分别为:酒、肉、鱼、烧煮的食物和男女轮座(即集体交合)。其中杀生血祭和男女轮座发源于传统的农业祭祀习俗,只不过这些原始的仪式被赋予了全新的宗教内涵。左道性力派其实并非是主张纵欲,他们倡导的是在不断地实践欲望的过程中寻求控制欲望的方式,进而超越欲望。这种思想极富魅力,而其他印度宗教对欲望皆采取的是消极回避的态度,而左道性力派的方式则是直面欲望,了解欲望,控制欲望,最终是为了骑着欲望这只大老虎入涅槃。有一幅图像生动地表明了左道性力派的思想。其中描绘了一对男女躺在地上交合,有一个女神踩踏(或坐)在他们上面,这个女神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头颅,将其提在手里。从其脖子的断口处流出三道血流,一道流入自己的头颅口中,另外两道流入身边两个侍女的口中(或是她们所持的碗中)。该女神叫作吉娜玛斯德,亦是帕尔瓦蒂的化身之一。正在交合的男女为湿婆和帕尔瓦蒂的另一个化身。吉娜玛斯德踩踏在他们身上,表明了她经由爱欲,超越了爱欲。无头则象征着其个体性已然瓦解,转变成了宇宙之母。从其脖子上流出来的血液,既代表着整体和个体之间的联系,也代表着宇宙之母滋养万物的力量。左道性力派的核心精神和印度诸教其实是相同的,但是碍于其异常的仪轨,印度诸教始终将其看成歪门邪道。而从实践中来讲,左道性力派的确实不好把握,毕竟其仪轨太容易受到某些心术不正的人的歪曲和利用。右道性力派则摒弃了左道的密授的传统和男女轮座等仪式,施行一般印度教倡导的仪轨,在内部只允许少量的象征性杀生祭祀习俗,因而被印度主流教派所接纳。性力派的这些教义仪轨,后来深深的影响到了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密宗。

崇拜天门:奥里萨邦有“神圣之国”之称,札格纳特神庙香火旺盛。在札格纳特布利城,有一座札格纳特神庙。印度教徒认为,札格纳特神庙是天门,每年有上万香客从印度各地来这里朝拜。奥里雅人的全部宗教生活都同这座庙联系在一起,受这座庙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奥里萨邦的历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同这座庙有关,每当外族入侵时,奥里雅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保护札格纳特神的木像。札格纳特不仅是天神,而且是奥里雅人的民神。札格纳特神像每12年更换一次。换像前夕,庙里的僧侣先斋戒,在梦中显现雕新像用的树木方位,然后按梦里的方向寻找此树,树要双杈,长在火葬场旁边,生有海螺纹,缠着黑白蟒蛇,没有鸟巢。把树小心翼翼地运到札格纳特布利城,雕塑成新的札格纳特像,举行隆重的仪式,把旧像换下来,将新像树起。换下来的旧像,由一位专职信徒负责烧掉。

每年6月,札格纳特神的兄妹,即普里的札格纳特庙中被奉祀的大力罗摩神和苏帕德拉神,在21天中的每个晚上都要被庆祝的游行队伍供奉在那仁德拉的一艘装饰明亮的船上来回巡游。在印历三月(公历六月)满月之日,神像开放给公众礼拜,又称沐浴节。沐浴节后,要花费15天时间重新彩画神像,以准备庆祝神车节。神车节在印历四月(公历六月至七月)庆祝,神像被安放在巨型战车上送到行宫里停放九天,然后再返回原寺。太阳神的战车又称“楠迪昊驷”,有23肘尺高,共有18个轮子。大力罗摩神的战车有22肘尺高,有16个称作塔拉瓦加的轮子。苏帕德拉神的战车称德瓦达拉,有21肘尺高,14个轮子。这些两轮车每年都要根据古代的规格严格建造。巨型神车一次要有几千个虔诚的信徒推拉。其场面之壮观,情绪之热烈,使神车节成为世界上最值得观看和难以置信的节日之一。在扎格纳特庙里,可以看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不分髙低贵贱,什么族或种姓的人都可以到庙里敬扎格纳特,敬神的供物都可以互相分食,不存在圣洁不圣洁的问题。

崇拜蛇神:印度各主要宗教都认为蛇象征着长寿、生殖和财富。在印度神话传说中,大神湿婆周身常围绕着群蛇,他们是大神的使者。印度各地有许多蛇庙,庙中供奉着石雕的蛇像。人们认为它是生命力的象征,能使不孕的妇女生育,使体弱的小儿长寿。那些不生育的夫妇们常带上供品到庙中求蛇神赐给自己儿女。练习瑜伽功的印度人认为人体内有一种像蛇一样盘绕着的力,称为“蛇力”,只要修炼得快,就可以把这种力释放出来。印度人还认为蛇是财富的象征。蛇有自己的地下王国,里面堆积着无数的宝藏。因此,想发财致富的人必须到蛇庙中去虔诚祈祷。有些神庙中的僧侣养眼镜蛇看守神像,他们驯养的眼镜蛇就盘绕在神像前,对前来朝圣进香的信徒们昂首挺身,频频吐信,但并不向人们进攻。印度有些地方也有养蟒蛇的习惯,有的人家饲养大蟒蛇用来看护婴儿。当大人不在家时,大蟒就在婴儿身旁绕成一圈,再凶狠的毒蛇也不敢靠前。印度人一般不杀蛇,有时人们也吃蛇肉,但这是作为一种对蛇神的崇拜方式,认为吃了蛇肉,就会使蛇神的智能转移到自己身上。在喀拉拉邦自古就崇拜蛇的风俗,当地很多人认为,蛇有意识,通人性。凡是印度教徒的家门前,都有一片小树林和一个小池塘。树林里有石砌的小蛇庙,叫基德尔古德庙。庙里有石塑蛇像。每天傍晚,家里的姑娘们或青年人沐浴后就到这个小庙进行祈祷。年轻的夫妇则坐在庙前,弹着维拉琴,敲着陶罐,演唱赞颂蛇神的歌曲。喀拉拉邦有两座著名的蛇神庙,位于茂密的森林之中,一座是在摩纳尔夏拉地区,另一座在外底高德地区,在摩纳尔夏拉的蛇庙里,每年要举行一次朝拜会,上百万的信徒从喀拉拉邦各地方聚集到这里,来进行祈祷。蛇神庙和森林里有很多蛇像,每逢星期日早晨,信徒们就成群结队地到这里来祈祷,无儿无女的夫妇更是如此。他们坐在庙前,弹奏维拉琴,敲击陶罐,演唱赞颂蛇神的歌曲。他们为了生孩子,在青铜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献给蛇神,待日后果真有了孩子,便来到蛇神庙,用他们献的青铜器熬牛奶粥招待别人。

崇拜神鼠:拉贾斯坦邦有一座鼠庙,又名卡尔尼·玛塔神庙,是印度著名文化遗产,是为老鼠女神卡尔尼·玛塔所建。相传在十四世纪,有一位名叫卡尔尼·玛塔的印度教女祭司,她是杜尔迦女神的化身。有一天,一个来自她家族的孩子死了。那个孩子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儿子来求卡尔尼·玛塔,希望能够将儿子复活。卡尔尼·玛塔立刻去了冥界,找死神亚玛罗阇理论,但死神拒绝了她的要求,因为那孩子的灵魂已经转世了。卡尔尼·玛塔一怒之下发誓所有她家族的成员死后都会立刻转世成老鼠,直到能够重新转世,并且出生在她的家族,继续当她家族的成员为止。神庙中供养保护着2万多只老鼠,它们自由穿行于寺庙之中,被信徒认为是老鼠女神马塔的化身,受到膜拜。从外面看神庙异常洁净,也无异味,银色大门刻满动物植物图案,其中一张是鸽鼠争食的合影。不仅神庙及庙里的神鼠是神圣的,就连神庙周围的地方也是神圣的,入庙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吓着庙里胆小的鼠神。参观者必须小心翼翼迈步,否则不小心踩死老鼠,要交纳与老鼠重量相等的白银作赔偿。在卡尔尼玛女神像前下跪叩拜,如果有老鼠从头上跳过去,则是求之不得的吉兆。在神庙里面,照顾老鼠的祭司与老鼠吃同样盘子里的食物,因为那些祭司们相信,这些老鼠曾经是他们的亲戚,而且他们自己也曾经是老鼠。六百多年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进庙膜拜。每天都有许多餐点供老鼠们食用,光新鲜牛奶就有很多桶。为了避免猫来捣乱,当地人还特意在庙宇的周围建造密网,细心保卫老鼠的安全。很多印度教徒、学生甚至新婚夫妇都到这里来参拜,带着许多神圣的食物献给老鼠们。进入神庙之前必须脱鞋,以示对圣鼠的尊敬,老鼠们会在来客身上爬来爬去。1927年,印度流行鼠疫,死者无数,只有这里神庙平安无事,令人叹为观止。

崇拜天王:那加兰邦的那伽人崇拜鬼神,认为有一个万物之神——“天王”神指导并支配着人的生活,其地位在所有的神鬼之上,无所不至、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伽人不建任何庙宇或设神龛来表示对鬼和神的崇拜,而是由祭司来代行,祭司主持公众仪式和为这种仪式选定日期。他们认为鬼在丛林、河川、山谷、悬崖、岩石、河流、天空中显灵,认为打雷、闪电、地震、下雹、日食、月食、生病是鬼神发怒所致,认为晚上做噩梦、半夜狗叫、出门遇蛇、途中见黑猫是凶兆,在纺织、打猎、旅行前要看是否吉祥。

崇拜自然力:梅加拉亚邦的伽洛人崇拜神灵和自然力。他们崇拜造物主神、庄稼神、生育神、力量神,他们也认为打雷、闪电、下雨、刮风、地震、潮水、日月食等自然现象都由一些神掌管着,所以经常向这些神供奉祭品,以求消灾避难。求雨时,村子里的人每人手提一葫芦水来到一块大岩石旁,祭司念诵咒语,供奉一头羊,把羊血洒在岩石上,然后,所有的人都把葫芦里的水倒在可怜的祭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