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前面部分,是以修身为重点,说明在通往圣贤的修学路上,要在这么五大方面去努力:第一方面,是聪明睿知;第二方面,是宽裕温柔;第三方面,是发强刚毅;第四方面,是齐庄中正;第五方面,就是文理密察。有了这五方面的修身功夫以后,下面的内容就顺理成章了。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这是形容圣人的境界,说圣人的美德就像天空一样高远博大,像泉水一样幽深、源源不断。这里要注意,“而时出之”的“时”字,一般书上的注解是“经常、时常”,我们这本书上的注解是“适当的时候”。这些都是对的,放在这里也都讲得通。但是,我以前反复说过,在传统文化的经典里面,出现这个“时”字,一定要用心去体会!这个“时”,不是指哪个固定的时间,而是指当下!我们现在的精神、现在的一念,就是“时”!我们当下就要在自己的精神中,找到这种“溥博渊泉”的旷远和博大,找到这种泉水一样活泼灵动的精神状态,然后,把这当下的“时”,努力长久地保持下去。这就是禅宗里经常说的“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当然,我们普通凡夫可能会觉得,我的境界、我的心胸没有天空那么宽广,我的精神也没有泉水那么灵动,我做不到这一点。古圣先贤早就告诉我们了,人人可为尧舜,人人可为圣人。其实,我们只要一念清净、一念平等、一念智慧,就立刻能够体现出这种精神的空灵、博大、渊深。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瞬间做到,关键是你敢不敢承担这一个“时”字。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你说仁义这样的德行,难道很远吗?如果现在我们心里想到仁义,那么,它马上就来了,一点也不远。这是儒家的圣人说的。佛家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只要当下一念慈悲,你这一念就是观世音菩萨;当下一念智慧,你这一念就是文殊菩萨……所以,就在这一瞬、这一念,你就跟诸佛菩萨是一不是二。如果能够保持正念,念念不忘慈悲,念念不忘智慧,那你念念都与诸佛菩萨相应,念念都与佛菩萨同体不二了。
所以,怎样成圣成贤?怎样成佛成菩萨?关键就在我们这当下一念!如果我们能够把当下一念、当下的清净保持住,能够把这一念保持万年,万年又回归于这一念,用“发强刚毅”的心去保持住它,那就是成圣成贤成佛了嘛!你能够保持住这个清净慈悲,并念念不忘、时时不忘,那么,下面谈的境界,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