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数字经济已全面开启的新时代,经销商如何才能“脱胎换骨”,以全新的角色在新时代的浪潮里乘风破浪?唯有登上数字化技术的“诺亚方舟”,方可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机遇。未来的时代必将是大数据深度应用的时代,“数据在线化”“数据业务化”“数据决策化”,将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无数据,不经营”,企业拥抱数字化的程度越高,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那么,数字化究竟能为经销商带来哪些具体的提升?
第一,降成本:成本不是“省”下来的,而是“降”下来的。传统经销的本质上是赚差价,实际上是利润,利润是衡量一个经销商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众所周知,利润等于销售额减去销售成本,当市场份额趋于稳定时,经销商的目标就会集中在成本上。这时,往往会走进一个误区,用减人、减车、减仓等减少软硬件支出的方式“省”成本。但是,成本应该是“降”下来的,而非“省”下来的,应该是通过对商品进店、商品卖出、商品推荐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通过效率的提升把成本“降”下去。
舟谱数据的调研发现,大多数经销商在账款核销和费用核算两个环节,成本是不合理的。过去,经销商的核销过程是很复杂的,业务员填写账款核销单、经销商审批、财务入账,中间过程烦琐,不仅容易出现误差,还有人员成本的支出。费用核算更是如此,如何确认业务员是否操作规范、返利是否及时核销、门店陈列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费用是否及时兑付,等等。很多经销商的费用核算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是费用支付了却没达到相应的标准,这等于浪费了资源。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解决的。
通过一些SaaS工具,比如舟谱云管家,核销工作可以实现完全在线化,甚至不需要财务去核销,业务员或者司机在终端点击确认送达之后,账款在后台会自动核销,财务只需要复核,减少了烦琐的中间环节和人员成本。对于费用的投放,经销商可以自定义费用类别,比如门店返利和陈列费用投放等。门店订货结款,比如满1万元返500元,满2万元返1500元,经销商可以自行设定,门店同意后会自动签订合同,只要达到目标,费用可以通过应收款进行自动核销。陈列费用的投放,经销商可以自己设定标准,系统自动审单,签订合同,费用投入,业务员只需拍照上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纠纷和额外的支出。这便是数字化带来的第一个改变,将过去依靠人力去做的环节用数字工具代替,让人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效益最大化,实现“降”成本的目标。
第二,增效率:业务一体化,多方联动。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经销商之所以称之为传统,是因为其模式的固化和效率的低下。传统经销商的运作模式是靠人驱动,而单纯依靠人驱动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再精细的依靠人的管理,做不到像计算机一样的精细化管理,效率也很难提升,形成一个恶性闭环。其实,传统经销商的增效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展开:
首先,商品出库的效率。在商品出库这个环节,与其说是效率,不如说是规范性。经销商在这个环节,很多情况下是在打订单时就把单据打出来,然后在库存中扣除,这样的操作实际上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单据打出来,但是货并没有送,仓库的数据显示已经减掉,这些问题清算在一起,在对账时就会出问题,账目不清,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复杂。现在,通过数字工具操作,是可以规避这些问题的发生,让商品出库的过程更透明规范。舟谱云管家将仓库库存分为实物库存、可售库存、占用库存、入库在途库存、出库在途库存。通过这样精细化的区分,将商品出库的环节过程化、节点化,不仅可以实现库存信息的实时同步,信息时效性有保障,还能有效避免数据不规范的问题。
其次,资金使用的效率。客户交易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账期,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核心客户,一般都会有账期。借助数字化的工具,经销商可以通过系统把应收账款做分类处理,现款和账期。比如针对账期客户,舟谱云管家可以设置预警机制,每单设定逾期付款时间,接到预警,经销商可以及时处理,减少延长账期的风险,增加资金周转率。还有一个维度是KA结算的维度。做KA的经销商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合作时谈好供货价,比如10元/份,但最终结算,超市直接以某个费用的名义扣除一部分钱,结算变成9.5元/份。以前基本上都是财务在单据上直接改,没有办法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现在,结算可以在系统中调整单价,在报表中可以直观看到中间的差值,超市的各种账款处理起来更清晰。
最后,订单履约的效率。先要明白一个概念,从订单开单到最终送货到客户手里,这个过程叫订单履约。整个过程是一连串的时间叠加在一起,经销商很难去管理每个环节。比如整个订单履约的时间多长,大多数经销商只能回答24小时送到,或者48小时送到,基本上是没有具体数字的。数字化升级就是将业务管理一体化,打造一个完整的系统闭环,助力经销商快速发展。以舟谱云管家为例,通过将订单履约流程化,从业务下单到客户签收,中间每个过程系统都会呈现记录。这些记录,不仅老板能看到,业务员、仓管、司机,包括财务都能看到,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及时处理。比如门店反馈某个商品有差错,只需要找到对应的时间节点,就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订单履约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
第三,提精度:无数据,不决策。以往经销商做决策是信息化决策,经销商对生意的判断,是基于自己对市场的反馈经验,这种经验是相对比较主观的,很多时候也是片面的和局部的,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当前,决策的方式逐渐由信息化决策向数据化决策转变,以数据为基础,精细化、标准化、系统化去管理公司。简单来说,经销商要通过数据,知道生意的情况,挣了多少钱,有多少客户、哪些是核心客户、业务员做了多大贡献、那个产品卖得好、哪个规格卖得好等。
对经销商的经营而言,数据可以在决策的三个维度得到有效应用:
首先,业务管理数据化。经销商要实现盈利,靠的是卖货,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卖给谁,即客户管理;二是谁来卖,即业务管理。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以前经销商只能知道业务员卖多少货,但很少通过数据去分析,业务员在哪些店卖得好?哪些产品卖得好?没有通过数字工具,细化到每个点上,辅助经销商做决策。举个真实的案例,江苏某地有一个水饮经销商,平时的签收率是95%左右,即出库100件,签收95件,但某个时期签收率下降到85%,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但在过去,知道业务出了问题,至于问题出在哪儿,却并不清楚。现在,通过注入舟谱云管家这样的数字化工具,可以把数据分解到每个业务,业务员卖货多少、签收多少、哪些店没签收、没签收的店是谁负责等,可以将每个店落实到具体业务员身上,问题出现在哪儿,清晰可查,及时解决。
其次,客户管理的数据化。经销商的销量、利润都来源客户,经销商的核心资产实际上就是客户数量的多少。行业人士都知道,品牌商看中经销商也是基于其掌握的终端数量。终端对品牌商而言,是产品铺货的沉淀价值。在商品进店的过程中,传统经销商多是以单店销量区别客户,这种做法在数字化时代就已经过时了,需要通过数据将客户管理精细化,精细到以品类销量、品牌销量去划分顾客。仍以舟谱云管家为例,经销商通过系统生成一张二维表,可以清晰地看到门店的哪些品类、哪些品牌,甚至哪种规格的产品卖得好。通过这些精准的数据分析,比如门店某品牌的销售周期、每个周期销售多少,业务员可以实现精准拜访,预测门店的需求。从销售的角度说,可以通过数据寻找新的销售机会。
最后,商品结构的数据化。现在经销商大多是做多品牌、多品类经销,SKU数量众多,但很多经销商对自己的商品结构并不清楚,往往想调整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实际上,调整商品结构首先必须基于于商品分类,用数据分析出自己公司产品线销量占比,利润占比,找出需要调整的商品品类。通过数字化工具,可以建立了商品+业务、商品+客户、商品+仓库、商品+部门等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比如有些经销商纯粹是靠毛利做产品,可以去筛选高毛利的品牌,然后去培育销量。通过对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排名,让经销商清晰地看到商品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