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讲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系统,是解决管理问题的三个层次:要解决上一层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好下一层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对人员管理的任何一件事都同时具备三个层面的意义,不同层面侧重解决不同问题,三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貌了。
下面简要说明三个系统如何应用。
企业的变革管理
当前普遍的做法是:战略目标牵头,其他一切问题都围绕战略区分轻重缓急、判别是非对错。能力不行,必须改进能力以支撑战略;文化不对,必须改变自我以适应战略。这么做怎么看都是对的。但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孩子考大学,目标高远,非清华不上!但是,这也需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否则,这样的目标有什么意义?更别说孩子不喜欢工科,喜欢艺术。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为什么谈了到企业的变革就是另一套道理了呢?
建议采取的做法是:先看看企业的文化特点和能力禀赋,再定个符合现实情况的目标,然后还要根据现实变化随时调整目标。当年互联网风潮,联想非要做FM365网站。一个精于加工制造的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与互联网文化格格不入,更别说要具备互联网企业要求的核心能力。
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系统中,目标与职责层面的问题反而是应该最后确定的,更重要的是文化与激励,其次是能力与知识。说得直白些,先要知道自己不能决定什么,再去决定要做什么,对现实保留些敬畏之心。
市值时代的企业管理
企业上市,就是公众持股,变成公众公司。上市就是改制、交材料、过会、IPO、增发、管理投资者关系这些事儿么?这些都是具体工作,企业背后发生的故事远不止于此。背后发生的还是那三个系统的事儿:
上市了,募到钱了,怎么花?就要确定战略目标、做计划、确定业务布局,这只是目标与职责系统的问题。
私有化公司怎么管理,只要不违法,没人干预。使用社会资本平台的上市公司就完全不同了,有其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企业上市了,但具备玩儿这个游戏的能力么:如何处理与监管机构、公众投资人、媒体、基金等的关系,如何管理“概念”,如何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这就是能力与知识系统的问题。
另外,实业公司都是挣血汗钱的,成本是一元一元省出来的,市场份额是一点一点拼出来的。现在上市了,一下募集了5个亿!这得省多少年才能省出来?有钱了,直接把竞争对手并购了,根本不需要一寸一寸地竞争市场了。企业高管,原来攒十几年钱才够买套房子,现在上市了,一下有了上千万资产!老板本人,原来默默无闻,忽然一下子成了公众人物!一眨眼,3个亿来了;又一眨眼,2个亿没了!先不谈企业文化、发展愿景,心理素质差点的,连人生观都可能扭曲!
所有这些,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市值时代,首先是思维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彻底颠覆,没解决好这些问题,谈企业能力、谈战略目标还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文化与激励系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