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已经密切地融入企业和人们生活中时,我们注定是无法逃避的。当下,做平台和生态圈几乎成了一种新时尚,尤其是乐视生态圈理论火爆的前两年。
不过,我发现,大多数企业对平台思维理论、生态圈思想的理解是错的。
我本人不太推崇这种大多数人所理解和定义的平台和生态圈。很多平台都是伪平台,很多生态圈都是自我陶醉,想象出来的生态圈。
深知精准营销策划运营公司,不是靠理论起家的,也不可能成为一家理论研究机构,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方法论形成工具,将其跟企业的实践、实战相结合,助力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业绩腾飞。
做平台,艰难是肯定的,因为不想花力气就能做成事情,现在几乎不可能了。那么,互联网平台企业要怎么做才能成功?我试图总结四大方法,叫作秘诀吧(没有公布就叫“秘”,发现了规律就叫“诀”,所以姑且就叫“秘诀”了)。
彻底消除一种思想:不劳而获的思想
每天不创造价值,胡思乱想的东西要少有,训练一下思维可以,可无休止空想会发疯的。每天想着怎么去骗一把,快速圈钱、分钱、走人的套路,早就玩不下去了。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跟传统商业模式的根本差别是:价值创造。
没有客户价值,怎么玩都是不成立的,这是核心问题。踏踏实实做点事,不要到处去找什么战略合作和联盟,谁认识你,谁又相信你呢?
乔布斯创建苹果,开始也没有什么平台和生态圈的想法,做好一个个产品,才有今天的局面。
每天想着怎么去联盟,去找各种资源,虚头巴脑的东西太多,都不会成事。客户都是理性的,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已经让信息更加透明,也让客户更加理性。
创造一种价值:为 “最痛的点”形成解决方案
痛点,最痛的点,不是二级、三级痛点,更不是伪痛点。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找到了最痛的点;共享单车也算是找到了最痛的点,都很成功,也能做成平台,形成生态。共享充电宝就不行,因为那不但不是最痛的点,可能还是伪痛点。
恒大冰泉的扫码,娃哈哈的200亿瓶的广告平台······还是不说了,根本上算不得是什么创意,一点点痛点都算不上了!
在这里不需要什么超级创意,只需要对人性的理解和需求的深刻洞察。比如某手机以前支持2秒内信息撤回,现在微信和QQ都可以在2分钟内撤回,这不算什么大创意,但确实是痛点,而且很痛的一级痛点,可以做成很棒的产品和模式。
建立一种核心竞争力:你有吗
平台不是凭空产生一个概念、一个想法的?如果那样认为,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企业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有什么好产品、领先的技术或者管理方法或者商业模式?还是只有资本的力量,所谓有钱我不怕?
好产品其实就是最好的竞争力,好产品难营销,好产品怕人不知道,这些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互联网时代,好产品自带流量,好产品甚至不需要营销。如果你以为是好产品,那没什么用,用户和消费者认为是好产品才重要。
当然,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产品,还可以是技术或者某种模式,但有一条:一定时间内,核心竞争力是很难被模仿,至少一时难以超越的,你能聚焦到某块业务,在短期内形成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屏障也算。
乐视生态的核心是竞争力是什么,是电视,是影视还是汽车?都不是,有核心技术吗?都没有。所以,失败是理所当然了。
发现一个突破口:从哪里开始
平台或生态圈要有价值:一个是社会价值;一个是用户价值。只有社会价值,没有用户价值,也就无法落地,所以,需要找到一个落脚点和突破口。
从哪个方向去寻找突破?举例来说,如果要做智能家居,要从什么地方开始呢,确定是高端社区吗?从哪些人群切入呢,物业公司、车主群体,入口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这就是用户价值所在。
比如我们为客户创建了一个自喷漆新品牌(背靠集团公司的技术优势),传统的自喷漆产品,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材质、什么人都是一个产品,低质、低价,价值感和体验感很差。我们从最核心的涂鸦人群和使用场景入手,迅速地找到了核心人群,带动和激发了DIY人群的使用体验,从而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影响大众人群,促进品牌和销量的提升。
以上,其实就是一整套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思想、方法论和具体战法。
当然,最前面提到乐视的问题,绝对不是钱太少,也不是贾跃亭说的他的融资能力不行,而是一块业务没有做好,又去做另外一块,战线太长,也就难以首尾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