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是上帝!只有企业对员工好,员工才会对客户好,最终才能使顾客满意”。很多时候,这些被喊滥了的“口号”已经让人反感了。
为什么中国很多企业“火不过三,活不过五”?有人说是战略问题,有人说是执行问题,说的最多的是“人才”问题。
当然这些都没错,但都没有触及核心。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是企业领导层对“人”或“人性”的尊重和重视的问题。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和重视人才的企业多吗?还真不多。
一家小企业,公司老板白手起家,用几年时间从无到有创建了现在的企业,老板非常强势,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自己不管就不放心。同时,对员工和公司管理人员全部用自身的要求来衡量。比如:他自己经常加班,就要求员工和管理人员像自己一样“无偿”加班;他不喜欢娱乐活动,就不喜欢下属娱乐,就算出差在外,也一样。
在用人上,新人进入公司的前几天,他会非常客气(表面上)。一段时间后,他想了解的都了解完了,就不再搭理人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行事,一旦下属和自己的观点不一样,不管下属有没有道理,一顿猛批,一律按自己的结论处理。时间一久,大家都不再提问题和建议,参与讨论也基本敷衍了事。
员工离职,得不到公平的评价,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没有一点成绩,让人寒心。
对于员工,他的观点是:一定要按照他的观点行事,受他的控制;有想法是好的,但想法一定要跟他的想法一致。
跟这样的老板工作也好,好处是老板能在工作期间“培养一下”自己,但不好的地方是员工意见得不到重视,成长速度或独当一面的能力不强。
在这里,员工是什么?员工就是老板的一个附属品,是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
员工不是工具,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那些所谓聪明的老板或专家应该好好领悟管理的真谛了,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因为这样真的得不偿失。
看看上面的例子,难道您的企业一定不会存在类似的现象吗?
利润下降、客户投诉、顾客流失,我们是不是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对员工做到了应有的尊重了吗?有的企业,员工常年累月出差在外,公司没有一句问候的话,似乎拿了工资公司就不欠他的了。对于员工因出差需要解决的家庭问题,也是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可以想象,员工是什么心态!
也许有人会说:人心叵测,培养人、信任人的成本太高了。即使培养了他,他也会离开你,可能还会跟你竞争或对着干。
我认为:第一,不培养几个人才或在行业内叫得响的人才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最多是一个家庭作坊或夫妻店。第二,人心都是向善的,只要企业真心的善待了员工,就会有回报的。第三,就算培养了一个对手,从长远来看,也是对自身的促进和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