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个骄傲的人

大家都熟悉项羽和刘邦的故事。作为秦末起义大军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项羽比刘邦强大,论武功、论实力、论名望,都强过刘邦好多倍,但就是一点不行,项羽满身傲气。

项羽和刘邦的行为方式也完全不一样。项羽到了咸阳,纵容他的手下烧杀抢掠,最后把秦代最辉煌的建筑——三百里的阿房宫,一把火给烧光了。但是刘邦进咸阳的时候,真的有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感觉,既不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的东西也分毫不沾。刘邦当时就制定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他的法律就这么简单,你杀了人就抵命,伤了人就以同等的方式抵罪。这样一来,军队进城就不敢乱来,老百姓也就非常欢迎他。刘邦打下咸阳以后,还悄悄地从城里退出来,“还军灞上”,而秦国首都咸阳城里的皇宫、商铺、大宅院之类的,刘邦都分毫未动。

从项羽和刘邦二人为人处事的风格就可以看出,一个是傲气十足,一个是低调谦让。刘邦和项羽打了很多仗,每次都失败,但是,最终刘邦却能够大获全胜,取得天下,而项羽却乌江自刎,无脸见江东父老。从这些事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过分地存有骄傲之心、骄傲之气,就很难成就大事。

我们看《三国演义》,关云长也很了不起啊!作为蜀汉的大将,后来人们说他是义薄云天,修关帝庙把他供起来,称他为武圣人。他通韬略,熟读兵法,深明春秋大义,不然不会被后世奉为关帝爷。但是,一个骄傲害了他的性命。

刘备打下成都建立了蜀国,当时封赏功臣,把关羽、张飞等人封为五虎上将。给他封赏的时候,他很不高兴,说这个五虎上将有什么当头?不干。他的理由是:张飞是一介莽汉、还是我的弟弟;马超是西凉人,一个蛮夷之人,打仗就凭一身蛮力,哪懂什么兵法韬略;黄忠,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子,还是降将,是我把他收编了的;赵云,俺大哥的一个贴身护卫而已,不就是把阿斗给救出来了嘛?哪能跟我比!所以,他不屑于当这个五虎上将。这事还是诸葛亮出面解决的,劝他说:云长你确实了不起!武艺韬略这些,他们几个当然比不上你,但这还不是你最了不起的地方。最了不起的是什么?是你这个人很低调、很谦虚,从来不会看不起别人。关云长一听,哇,诸葛丞相这话说得润肺啊!好吧,我就当这个五虎上将。他可是真骄傲!

关云长最后还是死在这个骄傲上面。孙权让诸葛瑾来提亲,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云长的女儿为妻,结成联盟,但是,关云长当着来人的面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你不愿意这门亲事也就算了,找个什么理由不行?非得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孙权也不是吃素的,不想杀你才怪!最后关云长败走麦城,也是因为他看不起新上任的东吴将领陆逊,认为那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凭什么和我打仗?谁知,陆逊确实是少年英杰,非常了不起,打得关云长败走麦城,最后被杀了头。

骄傲害人,对于普通人倒也无关紧要,一个卖菜拉车的人犯骄傲,充其量就是少赚点钱、拉不上客而已。但真正在事业上干出了一番成就的人,他到了一定的高度,坐上了一定的位置,这个时候沾沾自喜,对事物容易做出误判,就会出大问题。所以,越是成功人士,越是地位升到了最高处,就越是要小心谨慎。

上面说的只是一个“傲”,后面还有一个“惰”。一个人骄傲了,往往就会懒惰。过去有个说法,叫作“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小孩子从小生长在富贵之乡,当高干子弟、太子党,往往就会天不怕地不怕,非常骄傲。因为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随时有下人侍候着,当然就容易养成骄横野蛮、好逸恶劳的习气。 现在社会上流行“富二代”一词,上一代人努力打拼,千辛万苦致富了,但问题往往出在第二代,“富二代”已经是中国社会一个很麻烦的现象。由傲生惰,懒惰就会疏于打理,做事提不起精神,有一搭无一搭,对事情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事业挫败就不可避免。所以中国民间一直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