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正值经济转型期,大量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地响应“走出去”战略,国内并购、海外并购都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掌握现代并购交易的知识、操作流程及战略方法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变得非常迫切。
本书的作者是经验丰富的迈克尔·E.S.弗兰克尔,他不仅有多年担任公司财务与发展部门主管的经历,并且在并购和复杂金融交易领域也久经考验。所以本书无论是从案例的选择、体例的编排还是内容的叙述上来看都是非常合理的。
为什么要并购?企业选择并购的原因有很多。书中主要归纳为协同效应假说、管理自利假说、股票市场驱动假说及管理者掏空与支持假说四种。我们听得比较多的是第一种——协同效应假说。那么何为协同?协同在并购领域就是指两个公司实施合并以后的产出比并购前两个公司的产出要大,即1+1>2。对于并购公司来说,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当然,这种假说也是企业间横向并购的理论基础。
而管理自利假说则是从委托代理论——公司管理者与风险承担着的利益不一致中产生的。这个理论认为公司规模和管理部门从管理更大规模的公司中获得有形的报酬及无形的报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股票市场驱动假说及管理者掏空与支持假说一个受市场价值影响,另一个受控股股东影响。股神巴菲特说:“最重要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股票市场驱动说发生的前提条件就是市场价格严重与企业的真实价值偏离,而后者则是针对集中所有权的模式所提出来的。
不过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的并购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和动机复合的结果。作者非常懂得追根溯源的真谛,所以在叙述观点的同时,进一步告诉了读者这一观点的理论支撑。
决定收购或者出售后,交易双方应该做些什么?本书的第4章和第5章描述的内容就是收购方与出售方做出决定时,各自应当做出的一些准备事项。对于买方而言,一旦决定收购,首先要做的就是制订交易战略。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战略准备的收购都是充满风险的。大多数高效且富有成果的收购往往都是先由公司宏观战略产生,然后在派生的收购战略中形成。所以买方的交易战略一定要在符合实际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董事会和管理人员的广泛支持。而这里的交易战略与整个公司的企业宏观发展战略应该是互相适应的。也就是说,它是公司用来实现本身宏观战略的执行工具。
其次,买方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身能力建设及进行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交易设计一个科学的流程。比如在发布交易信息之前建立一套合理的时间实施机制,确定目标公司后调用本公司IT部门的人才进行尽职调查等。出售方相比于收购方而言,大多时候会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但也并不说明什么也不用干。卖方也需要做好自己的能力建设及清理掉公司一些不必要的运营成本,了解买方的需求,使得公司看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本书将双方立场分别分章描述,条理清晰且富有逻辑。
交易过程应该如何开展?本书的第7章和第8章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双方公司确定好“并购之舞”的舞伴后,就要开始进一步的接触,即尽职调查和估值阶段。因为这部分的专业程度较高,初级入门型的读者也许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作者这两章里引入了大量的图表和表格,旨在帮助读者清晰理解问题的同时又可以加深印象。
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对目标公司进行认真而仔细的评估,也可以说是买方深入探究并且确信它所购买的正是它所想要购买业务的一个过程。也有人说,“尽职调查是一项确定负数的练习。”理想状况是,在尽职调查中买方发现自己目标公司的最初印象及对它最初印象的财务假设是十分正确的,但事实上总会有一些不同或者意料不到的结果。
估价是战略交易中最最重要的阶段。作者在编著此书时大部分人都认为,估价既简单又准确,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他反复强调,估价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书中主要介绍了包括贸易类比法、交易类比法、现金流量贴现法、股本回报率和其他内部指标等在内项估值方法。本书的图表与其他专业书籍相比可能不算最多,但却丝毫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与理解,这反而从侧面说明本书所引用的图表与表格都恰到好处,整本书的专业度极高。
交易之后还有事情要做吗?当然有,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确定的。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并购交易最后都没有达成预期目标,而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交易里七成都折于企业整合。和大部分专家一样,作者认为整合大致分为人员、产品、运营、品牌、技术、客户、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八个方面,但与众不同的是,作者认为,整合计划一定要与尽职调查相结合。因为尽职调查团队反馈给整合团队的信息对于双方公司交易后的融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信息流出现断裂,那么整合计划里将会忽略一些重大的问题,那么将会导致最后的交易结果可能令人大失所望。例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由于信息预估的失误及尽职调查反馈回路出现问题从而酿成了“并购史上最大的灾难”。
相比于其他同种类型的专业书籍而言,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条理分明。无论是关于并购理论的解释,还是并购流程的描述,作者都始终站在从实际出发的角度,非常详尽地为我们揭示了在并购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尴尬局面和突发状况的解决之法。而这也是一本专业类书籍最可贵的地方——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书的末尾还附有多种常用的并购文书及图表范例,为读者在日常工作中寻找资料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无论您是法学院、商学院的学生,还是立志于踏入并购行业的人士,在读完这本《并购原理:收购、剥离和投资》后,一定会对其中内容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