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职责漂移效应

职责漂移效应指部门职责在业务运作中自发地日渐偏离最初设定的职责范围的现象。职责漂移现象的关键特征是相关部门名义职责与事实性潜职责出现分离。导致职责漂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最初设计不合理,在实际业务运作中部门职责逐步回归到其力所能及的状态;二是跨部门博弈与上下层博弈交叉,最终部门间形成此消彼长的实际职责调整。在供应链组织中,职责漂移效应是常见的,比如当计划部门和制造部门配合状态不好时,制造部门就会自发建立起事实上的计划职责;当仓库与制造部门配合情况不好时,制造部门就可能在产线上建立起另外的小仓库;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异常总是不能顺利达成共识时,通过博急效应,销售跟单员就有可能在事实上成为质量异常问题的OWNER。

职责漂移效应事实上是组织机体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适应现象,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体现了组织自我修复能力;坏的一面是这种自我调整未必有助于组织效率、效能的提高,更多情况是一种非良性的纳什均衡现象。一般而言,在一个小规模企业里面,职责漂移效应呈现的正面作用会多一些;而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里面,职责漂移现象的负面作用会更多一些,因为这其实意味着一种相对于企业既定运作架构与模式的失控,它是反顶层设计的、反体系化设计的,最终会导致责权利失衡的情况,害莫大焉。

总体而言,企业应该控制职责漂移效应,随时监测职责漂移现象的产生,想办法从运作机制、部门能力发展等角度结构化地、有前瞻性地解决导致职责漂移现象产生的现实问题。比如当计划部门与制造部门协同不好时,正确的途径是优化两个部门的互动机制、提升计划人员工作能力、改善计划人员工作方式与方法,而非由制造部门自己另外再做一个计划。当车间经常不能按时顺利从仓库领料时,应该对车间与仓库的协同节奏、协同方式进行对频性调整,而非由车间干脆每次领料时多领出许多,在车间建立一个小仓库,以减少物料不能及时上线对生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