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是数字化技术的重要实践领域,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殊性:首先,医疗行业既是经济化产物,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一环,因此医疗产业从政策监管到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都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规划;其次,医疗行业兼具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的行业特征,具有较高的业务门槛,医疗科研人员、医护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投入大,医疗器械、医药的开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社会大众对医疗行业的普遍认知度低。为了有效解决上述行业的特殊性、矛盾性,基于数据科学技术,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变革尤为重要。
1. 数字化医疗的主要应用场景
数字化技术在医疗行业的主要应用场景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病人管理:医疗信息系统可以高效地收集、整合、分析、传输病人的诊疗信息,相关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集成电子病历、体检报告、健康档案等关键资料,既可以帮助医患双方快速获得医疗检验结果,也可以帮助临床机构动态收集医疗病例信息,系统地支撑医疗研究工作,提高医疗水平。
诊断决策: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诊断参考和决策依据,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出科学分析判断。传统的医学诊断工作,依赖于具体医务团队的临床经验、医学研究等,而大数据驱动的医疗案例库可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参考补充。
便民服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实现患者在线挂号、预约、在线咨询、远程诊断、自我健康管理、在线获取电子病历及检测报告等功能,既可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也可以通过对医疗大数据的监控分析,精准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机构流程管理: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的临床服务、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基础业务流程,用数据打通各科室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医疗机构内部的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不同医疗业务条线的高效协同。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化程序设计实现高效的分级诊疗效果。
数据互联:以居民医保为例,数字化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就医数据的线上化实时处理,打通了医疗机构、药店,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实现了医保业务数据及时、动态、全流程的处理和跟踪。
内外监管:在内外监管的体系当中,数字化技术能够优化医疗服务管理流程,提高监管活动的有效性、准确性、安全性。医疗数字化所沉淀的数据,能够动态地跟进患者治疗过程、药品分发和使用、患者满意度反馈,以及后续复诊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让监管机构能够深入“关注”每个就诊环节和细节,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概率。
2. 数字化医疗的主要技术应用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HIS是一个综合性的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将医疗信息、行政流程、财务、法务等中后台支持性服务整合在平台上,形成完善的业务流程体系。
对于门诊流程,HIS可以将信息咨询、预约挂号、医生初步问诊、自主缴款、科室操作、药物领取等繁琐环节统一起来,并形成高效的业务闭环。对于住院流程, HIS可以通过在线信息交互,连接病人、手术医生、护士和辅助科室,提高转科、出入院、药物领用、物质调配、费用结算、医学影像领取、标本采集等具体事宜,有效促进管理规范化,减少医疗纠纷,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负担。
HIS系统本质上是以医疗机构的管理需求为核心,深度整合人员信息、财务信息、事务信息、物流信息,实现医疗机构的现代化管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HIS系统逐渐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有利于各层级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提质增效”。
图40. 数字化医疗系统的主要分类
(2)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IS)
CIS是一个专业度高、集成性强的医疗管理平台,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存储、获取、处理和使用临床信息,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等功能,帮助医护人员科学进行诊断决策、高效积累临床数据,有效改善治疗方案。
CIS系统通过将不同的子系统聚合起来,形成临床信息的互联互通。CIS整合的主要子系统包括: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以及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等。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医疗机构的影像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医学影像的信息和数据保存、归档,从而帮助医护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调用信息。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将实验及检测设备同网络设施相融合,高效地支撑样品信息录入、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以及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有效提升实验室管理效率、操作规范性,并显著降低失误风险。
放射科信息系统:该系统一般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协同工作,以医疗机构影像科业务流为基础,实现医学影像检验工作的数字化管理、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共享等。
电子病历:该系统将传统的病历进行数字化表示和存储,通过电子设备实现患者信息的结构化储存、高效传输、分级管理,以及按需调用。电子病历解决了纸质病历分散化、易丢失的天然缺陷,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详细地跟进患者病情、病史等关键诊疗信息,从而更好地协助做出医学诊断。
CIS和HIS相互协同,共同构建形成了成熟的医疗机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但二者不同之处在于,CIS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信息和数据为基础,作用于实际诊疗和医学操作当中;HIS是以医疗机构的管理为中心,将相关信息植入到日常事务和行政流程当中,更多起到支撑性的作用。由于CIS深入到各个具体科室,同时包含不同的子系统,因此数据量大、资源需求量大、操作门槛相对较高,更适用于专业的医护人员。相比而言,HIS更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医疗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也可广泛使用。
(3)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lob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GMIS)
GMIS平台是将社会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整合形成的数字化医疗服务系统。该平台从医疗行业整体的宏观管理需求出发,以HIS、CIS形成的基础数据资源为核心,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监管机构、医药企业、保险机构等多方面、多维度的信息共享。GMIS平台的主要应用特点包括:
第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数据科学技术精准匹配医疗资源,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第二,GMIS平台打造的信息与数据共享机制,能够提升对突发流行疾病、健康风险的预警能力,区域性的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应,有效促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提升;第三,对于个人患者来说,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医疗咨询和会诊,增加更多的就医选择,获得更灵活的综合治疗方案;第四,通过医疗机构之间的互通有无,可以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实践水平,显著减轻各区域间医疗资源的不平衡问题。目前,我国处在以CIS系统为主导的医疗数字化发展阶段,下一步,将大力发展GMIS系统的应用和普及,更充分地解决我国目前医疗行业中的发展痛点问题。
(4)基于智能传感器的测量设备
除了系统平台化的应用之外,数字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还可大规模用于辅助医疗的场景,即数字化技术与具体的诊疗、检测方式相结合,提升医疗诊断的效率和便捷性:
比如,以传感器为技术基础的数字血压检测仪,不再需要人工放置和测量,而是通过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和跟踪,实时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中进行记录和综合诊断;可穿戴式的血糖检测仪,改变了以往刺破手指的取样做法,通过小微电子装置组成的小型传感器,对患者的血糖值进行连续的监测和信息传输,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测量体验,还能通过自动报警功能提醒患者及时注意血糖水平。除此以外,医疗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患者血氧、心电图等指标的监控等更多的数字化健康管理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