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当你学习完五四课程设计开发模型后的产出是什么?
A. 课程设计开发的4P
B. 课程设计开发的4Q
C. 课程设计开发的4S
D. 课程设计开发的4H
E. 课程设计开发的4G
A、B、C、D、E是学习五四课程设计开发模型后的产出。每个人可以将课程主题、教学对象、课程时长、学习目标锁定,基于学员的学习目标厘清应得内容——学习成果、应会内容——工具方法、应知内容——相关知识、应想内容——学习目的,基于学员的学习体检匹配最有效的建立联系、互动讲解、技能练习和学以致用的教学活动,规划要生成的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演示文档或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并根据规划将其开发和呈现出来,最后实现学员反馈好、讲师呈现好、过程体验好、教学资源好。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学习目标设定,也知道学习目标中由角色、条件、方式、行为和结果组成。而应得所对应的是学习目标中的结果,是应会的自然产出。通常用定性或定量的结果性语言描述。比如:能够产出的结果是解决方案、工作手册、行动方案、知识模型、收获、启发、50字/分钟、30件/小时、课程包等。
想一想:从教学内容的严谨程度看,描述恰当是哪个选项?
A. 结构良好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结构不良好的知识和技能
B. 他人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C. 过去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未知的知识和技能
都恰当,只是分类逻辑不同。A是从知识、技能结构的严谨性、成熟度上进行的分类,体现的是程度逻辑;B是空间逻辑的分类;C是时间逻辑的分类。
在梳理教学内容时,我们会发现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可以拿来就用的。有的教学内容是现成的,能够经过长时间检验的知识多为良构知识,找出来便可以使用;而有些教学内容不是现成的,需要经过整理加工后才可以使用,这样的知识多为劣构知识。
良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输入时省时、省力,而劣构知识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进行整理和加工后才可以使用。
实际上,在工作中这两种情况均客观存在,尤其是劣构知识的良构化更有利于组织智慧的生成和传承。这些知识属于企业特有知识,可以加速个人和组织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劣构知识可通过案例式课程设计开发方法来实现。
当我们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如果有良构知识,直接学习相应的方法,去实践和应用即可,如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就属于知识;如果没有良构知识,只有劣构知识,便需要将其加工整理成结构良好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传承,如易然行出品的商业智能领导力云端修炼沙盘的开发方法就属于劣构知识,目前云端沙盘学习产品上线,但没有整理成方法论,这便属于劣构知识。如图2-2所示。
图2-2 个人和组织知识体系构建模型
练一练:下列属于结构良好的知识是哪些?
A. 安全生产法
B. 劳动法
C. 管道安装技术规范
D. 某企业的工作案例
A、B、C属于良构知识,可以拿来就用。而某企业的工作案例,需要萃取其工作方法才可复制推广,属于劣构知识。
用一用:请列出自己要设计开发的课程中哪些是良构知识,哪些是劣构知识?
良构知识有:
劣构知识有:
本节要点:教学内容按照其成熟度,即程度逻辑分为良构知识和劣构知识。良构知识直接结合应用场景直接用于课程设计开发,而劣构知识建构后才可以进行课程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