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很多问题,有时需要在更高层级的系统才能找到答案和出路,战略思考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高度。作为战略制定的组成部分之一,宏观环境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宏观环境日益复杂,宏观环境分析从一开始的“PEST分析”,分析元素不断增加,形成了现在的“PESTLIED分析”,即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国际化、环境、人口等八大内容。
政治: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经济:包括宏观(国民生产总值等)和微观(人均收入等)两方面内容。
社会: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一般状况,包括人口变动趋势、社会结构等。
技术:社会技术总体水平及其趋势,尤其是企业所处领域技术发展情况。
法律:企业外部的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国际化:全球贸易自由程度、投资自由程度、金融自由程度变化情况。
环境:一个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人口:人口变动趋势、男女结构、年龄结构及人均寿命变化等情况。
不管是“PEST分析”还是“PESTLIED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的目的是让企业更加了解环境的变化是否影响市场需求、游戏规则以及行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通过宏观环境分析洞察变化背后隐藏的战略机会。试列举如下:
(一)政策因素
在宏观环境中,准入政策的变化会降低产业进入的门槛。一方面改变产业原有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发展机遇。如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其主要看点在于垄断行业放开的局部试点,由于改革呈现联动状态,因此与国企改革联动的油气改革、电力改革、军工体制改革值得期待。企业家应该把看新闻联播作为每日必须完成的任务,保持对时政信息必要的敏感度。
(二)人口因素
人口是一个国家根本的竞争力,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18世纪,“儿童经济”成为人们市场发展的引擎;19世纪,“妇女经济”成为时代的经典;21世纪,“银发经济”逐渐跃入人们的视野。欧洲很多国家即使提供更多福利,人们也不愿意生小孩;我国也是类似,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养老服务需求大量增加,“银发经济”悄然崛起。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但人口的老龄化也带来了商业机会。
(三)技术因素
什么技术即将到来?哪些是不可阻挡之势?很多未来会出现的事物其实无法预测,包括技术在内;技术是一种趋势,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发生趋势性的变化,因此研究和理解技术发展趋势变化的方向更重要。IMB卖掉PC是因为看到移动互联网趋势的到来;未来25年最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之一是人工智能,这是不可忽略的趋势之一。孙正义就看准了它并且“ALL-in(卖出阿里巴巴股份)”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甚至“感觉连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
关于宏观环境分析,笔者还有三点较深的体会:
(1)先进地区的成长轨迹往往成为发展的风向标
因为发展阶段、地区、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不相同,出现产业发展的“时光穿梭机”效应。后来者研究先行者的发展规律然后行动,学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最常见的例子就是C2C(Copy to China), 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路径一言以蔽之就是C2C(当然,现在有反过来的情形),即把美国的某种模式模仿并加以本地化,然后在中国应用,号称“中国版facebook”“中国版YouTube”“中国版Google”等,最后在美国上市。
(2)针对不同产业,抓住宏观环境关键影响因素
宏观环境分析需要站在特定企业的角度,找到影响产业/企业的关键宏观环境影响因素。不同的产业,对宏观环境影响素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化妆品、零售业、房地产行业需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迁,这些因素的趋势性变化会对上述行业产生深刻的变化,而对制造业等产业则不是直接影响。宏观环境分析,切忌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
(3)宏观环境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不同产业受宏观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垄断性的产业(受政府关注程度高,如电信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政府管制产业(如出租车业、房地产业、医疗医药业)、新兴产业(开始放任其发展,发展以后开始规范,如IT产业)受宏观环境的影响相对大一些。企业也是类似,同样的环境变化对资源和能力不同的企业有的是威胁,有的可能是机会。
今天,一切都在迅速变化,宏观环境分析应该成为企业家每天必修的功课。在这方面,实业界应该向资本界学习,资本从来具有敏锐的嗅觉,为什么PE/VC看好大消费、大健康、TMT三大领域?答案就在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包括消费升级或消费降级、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及技术发展趋势)。已经发生的趋势性的变化切不可等闲视之,套用一句话就是:未来已来,时不我待。